举报投诉联系我们 手机版 热门标签 摩特网
您的位置:摩特网 > 灵台县 建制沿革 行政区划 甘肃省平凉市辖县

灵台县 建制沿革 行政区划 甘肃省平凉市辖县

2023-06-05 19:16 灵台县

灵台县  建制沿革 行政区划 甘肃省平凉市辖县

灵台县 建制沿革 行政区划 甘肃省平凉市辖县

甘肃省平凉市辖县

灵台县地处甘肃省东部,是甘肃省平凉市代管县,位于陇东黄土高原南缘,属黄土高原沟壑区,泾河与渭河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南与陕西省彬州市、长武、麟游、千阳、陇县接壤,西北与本省崇信、泾川县毗邻。海拔在890~1520米之间,地处东经107°00′—107°57′,北纬34°54′—35°14′,属东七时区。县境内有一塬(什字塬)一山(南部山区)两道川(达溪河、黑河川区),全境东西长78公里,南北宽40公里,总流域面积2038平方公里,是陇东传统的农业区,主种植作物小麦、玉米。小杂粮有谷子、糜子、豆类、荞麦等,油料作物包括大麻、胡麻、荏籽、油菜籽等,素有“陇东粮仓”之称。

2020年,灵台县总户数7.77万户,总人口22.73万人,城镇人口6.49万人、占总人口的28.6%,乡村人口16.24万人、占总人口的71.4%。常住人口为15.6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5.39万人,城镇化率为34.49%。

2019年,灵台县地区生产总值299936.23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18年增长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1961.38万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21368.33万元,增长21.7%;第三产业增加值186606.52万元,增长6.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6208元,比2018年增长6.9%。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30.7﹕7.1﹕62.2,第二产业占比增加了2.6%,第三产业占比增加了3.2%,第一产业占比下降了5.8%。

中文名

灵台县

外文名

LingtaiCounty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甘肃省平凉市

地理位置

甘肃省东南部

下辖地区

9镇,4乡,1街道

政府驻地

中台镇

电话区号

0933

邮政区码

744400

气候条件

泾渭河冷温带亚湿润区

著名景点

古灵台、碑林、疙瘩庙、牛弘墓等

车牌代码

甘L

面积

1976平方公里

地区生产总值

299936.23万元(2019年)

人口

15.62万人(2020年常住人口)

建制沿革

灵台历史悠久,远在商周时期就先后建有密须国、密国。

秦代置鹑觚、阴密二县。

东汉后期设三水县。

东晋南北朝,曾先后设立过鹑阴、朝那、安武等县。

隋大业元年(605年),分鹑觚置灵台县,取文王伐密筑“灵台”之意,灵台县名始见于史册。同年西部始置良原县,鹑觚、良原、朝那三县均属安定郡。隋大业二年(606年),废灵台、阴密入鹑觚。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灵台县,属麟州。贞观元年(627年)废麟州,省灵台入麟游,天宝元年(742年),改鹑觚及析麟游为灵台县。

元七年(1271年),省灵台入泾川。十一年(1281年),复置,以良原县省入。

清康熙六年(1667年),分陕西置甘肃省,灵台县遂入甘肃。

民国元年(1912年)灵台属泾原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灵台县直隶甘肃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原泾原道划为第二行政督察区,灵台县属之。

1949年7月24日,灵台县全境解放,成立灵台县人民政府。

1958年10月,撤销灵台县并入泾川县。

1961年12月,恢复灵台县至今。

灵台县西周鼎

行政区划

灵台县全境东西长78公里,南北宽40公里。东南与陕西省彬州市、长武、麟游、千阳、陇县接壤,西北与本省崇信、泾川县毗邻。全县辖9镇4乡5个居委会、186个行政村、1441个村民小组。[2]

灵台县政区地图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灵台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南与陕西省长武、彬县、麟游、千阳、陇县接壤,西北与甘肃省崇信、泾川县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07°00′—107°57′,北纬34°54′—35°14′,全境东西长78公里,南北宽40公里,行政区域面积为1976平方公里。

地貌

灵台县位于陇东黄土高原南缘,属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境除西部基岩隆起外,其余塬区及丘陵梁峁地带全被第四纪黄土复盖,按地貌可分为残塬、丘陵、川台三大类型,海拔在890~1520米之间。

气候

灵台县属半干旱、半湿润的大陆性气候,春季雨少风大多寒冻,夏季降水集中多雹洪,秋季阴雨频繁少光照,冬季少雪干冷多晴天。

年平均气温9.4℃,最热月在七月,平均气温21.8℃,最冷月在1月,平均气温-4.3℃,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8.8℃,历年极端最低气温-23.1℃,年平均降水量586.3毫米,降水分布不均,其中5-10月降水量490.4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84%,日降水量极值156.1毫米,出现于2010年7月23日。年日照时数2254.5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1%。年盛行北风。极端最高地面温度68.1℃,极端最低地面温度-29.7℃。年最大冻土深度60厘米,出现于1983年1月31日;年最大积雪深度21厘米,出现于1993年3月17日。最基本的气候特征以干旱半干旱为主,暴雨、冰雹、春季低温冷害、霜冻、干旱等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3]

水文

灵台县境内河流主要有达溪河、蒲河、黑河三条干流、190条支流。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2年,灵台县共有土地2796758.3万亩,其中按生产形态分:耕地面积666216.7万亩,园地67800.2万亩,荒地258440.7万亩,林地1160842.7万亩,牧草地643458万亩。

植物资源

灵台县植物有乔木、灌木、经济林木,乔木以白桦杨、柳树、核桃、犁树、杜犁树等树种为主,灌木以酸刺、酸枣、狼牙刺、栒子、木瓜、山楂、山桃等树种为主。经济林木以山杏、核桃、桃子、李子、梨为主。

矿产资源

灵台县地下矿藏资源主要有煤碳、天然气、石油三种,其中煤碳资源在灵台县南部山区14平方公里的邵寨、蒲窝、百里等乡镇地下煤碳储量面积约为200平方公里,藏煤深度在600-700米之间,煤层厚度8—10米,储量在15亿吨以上。煤质为低中灰、低硫、特高热值。

灵台县

交通

截至2021年7月,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270公里,公路网密度为62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普通省道1条54.7公里,县道5条212公里(什千公路、泾灵公路、雷新公路、高邵公路、朝水公路),乡道8条109公里(陶瓦公路、灵新公路、灵五公路、郑百公路、朝五公路、长吊公路、官木公路、红叉公路),村道198条895公里,全县186个建制村通畅率达到100%,基本实现了县通二级、乡通油路、村通硬化路和县乡有客运站、乡乡通班车、村村有停靠点的目标。[4]

2019年,营运汽车拥有量927辆,比上年增长18.24%。全年货物运输总量87万吨,比上年增长4.8%,货物运输周转量24767万吨公里,增长4.1%。全年旅客运输总量48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4%,旅客运输周转量22644万人公里,增长6.8%。

人口民族

截至2019年末,灵台县总户数为7.83万户。总人口为22.91万人,城镇人口6.16万人,占总人口的26.9%,乡村人口16.75万人,占总人口的73.1%;常住人口为18.5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5.6万人,城镇化率为30.22%。人口出生率为9.79‰,死亡率为6.51‰,自增率为3.28‰。

灵台县民族以汉族居多,占96.7%,少数民族有回族、藏族、满族、苗族、蒙古族等,占3.3%。

2019年,灵台县户籍人口为229145人。

2020年,灵台县总户数7.77万户,总人口22.73万人,城镇人口6.49万人、占总人口的28.6%,乡村人口16.24万人、占总人口的71.4%。常住人口为15.6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5.39万人,城镇化率为34.49%。[5]

政治

县委

刘凯:县委书记

王度林: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周立荣:县委副书记(挂职)

张骞: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程跟会: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李永红: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张瑛: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挂职)

庞博:县委常委、武装部政委

周葆宁: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曹瑾琰:县委常委

马广忠: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人大

杨军平: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张鸿雅: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杨崇科: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曹亚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杜福林: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政府

王度林: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张瑛: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挂职)

白亚军:县政府副县长

郭建辉:县政府副县长

邓双平:县政府副县长

政协

李永成:县政协主席

曹菊梅:县政协副主席

刘海涛:县政协副主席

辛灵锁:县政协副主席

周心宇:县政协副主席

经济发展

综述

2019年,灵台县地区生产总值299936.23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18年增长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1961.38万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21368.33万元,增长21.7%;第三产业增加值186606.52万元,增长6.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6208元,比2018年增长6.9%。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30.7﹕7.1﹕62.2,第二产业占比增加了2.6%,第三产业占比增加了3.2%,第一产业占比下降了5.8%。

第一产业

2019年,全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2619.23万元,同比增长6.1%。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6.23万亩,粮食产量16.73万吨;蔬菜种植面积2.19万亩,蔬菜产量3.24万吨;全年水果产量7.44万吨,其中苹果产量7.19万吨。年末森林覆盖率达到35.47%,有效灌溉面积39773亩,保证灌溉面积达到38503亩。年末大牲畜存栏6.45万头,其中牛存栏6.39万头,生猪存栏2.24万头,羊存栏2.82万只。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128.55吨,禽蛋产量356.4吨,牛奶产量2170吨,水产品产量232吨。

第二产业

2019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5220.01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216.8万元。中西药产量324.56吨,商品混凝土产量195919.04立方米。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4026.3万元,实现利税1453.2万元。

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4026.3万元,比上年增长56.98%,实现利税1453.2万元,比上年增长137.3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71.52元,比上年增加7.55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78%,比上年增长3.86个百分点。

2019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6150.8万元,比上年增长4%。其中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8786.3万元,比上年增长74.25%,实现营业收入24291.2万元,比上年增长118.7%,实现利润109.4万元,比上年下降81.77%,上交税金1897.2万元,比上年增长34.73%。

第三产业

2019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为9907.7万元,比上年增长6.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659.37万元,增长6.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为4772.35万元,增长7.6%;金融业增加值为24894.19万元,增长1.4%;房地产业增加值为20951.61万元,增长4.2%;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为9805.39万元,增长16.4%;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为114955.57万元,增长7.8%。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1.5%,营业利润下降77.27%。

2019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1191.9万元,比上年增长18.01%,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304万元,比上年增长86.86%,完成移动、联通业务总量5378万元,比上年增长42.2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总数11831户,移动电话用户156589户。国际互联网用户数为54242户。

2019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272.4万元,比上年增长7.9%。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商品销售额17744.3万元,比上年增长7.0%;零售业实现商品销售额58158.4万元,比上年增长9.5%;住宿业实现营业额1810万元,比上年增长8.8%;餐饮业实现营业额21373.2万元,比上年增长12.8%。

201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7.26%。其中,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12.98%。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85.67%;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00.71%;第三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17.95%。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65.47%。

201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427.90%。投资2.19亿元,改造老旧住宅楼2354户。

社会事业

科教事业

2021年,灵台县科技、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争取省、市级科技项目3项,到位资金25万元。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76.2万元,比上年增长134.93%。灵台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70所,其中独立高中1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中专1所,独立初中13所,九年制学校3所,小学76所(其中教学点22所),幼儿园75所(其中民办22所);在校学生29633人,其中普通高中3241人,职业中专1766人,初中5947人,小学12708人,在园(班)幼儿5971人;有教职工2979人,其中普通高中382人,职业中专130人,初级中学712人,小学1275人,幼儿园480人;有专任教师2727人,其中普通高中345人,职业中专113人,初中662人,小学1169人,幼儿园438人。灵台县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100%和99.9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39%;15周岁及17周岁人口完成率均达到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01%,学前三年入园(班)率达到93.68%。[6]

文化旅游

截至2019年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5个,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各1个,“三馆一站”覆盖率达到100%,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卫星地面收转台1座,电视发射台3座,发射机20部。广播综合覆盖率99.96%,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24.53%。

全年旅游接待人数215.4万人次。同比增长2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7亿元,同比增长30%。

医疗卫生

截至2019年年末,共有卫生机构2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妇幼保健计划生育中心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1个,卫生监督所1个,拥有床位1197张;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27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90人。县乡卫生机构全年诊疗人数26.54万人(次),业务总收入16530.63万元。

体育事业

2019年,全年举办县级以上运动会7次,参加人员达到4260人;举办乡镇运动会42场次,参加人员达到11680人。组队参加平凉市第四届中学生运动会,获得金牌3枚、银牌10枚、铜牌7枚。

社会保障

截至2019年年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039人,比上年末增加25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43372人,增加376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10018人,增加13173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9812人,增加968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00206人,增加12205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5713人,增加44人。年末全县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3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5260人,增加1222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40人,增加10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6679人,增加1812人。年末全县共有1440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13181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623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全年临时救助20479人次。全年资助75348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69261人享受门诊和住院保障待遇。全年抚恤、补助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1668人。

全县共有养老机构4个,养老服务床位450张。年末共有社区服务中心14个,社区服务站192个。

历史文化

综述

灵台县位于甘肃东部,地处泾渭之间,东拱关中,南依千陇,是周民族和周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灵台境内曾建立姞姓密须国,公元前1057年周文王伐密须且筑灵台,县因此而名。西周初分封姬姓密须,延至密康公时,周共王灭密,发生了“三女丧国”的历史事件。此后,灵台一直是周王朝的军事要塞和西屏门户。

据考古发现,灵台境内遍布周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珍贵的西周文物。1969年考古发掘的西屯白草坡西周墓共清理“潶伯”、“爰伯”等中小墓葬9座及车马坑一座,出土了大量有铭文的青铜器和其他文物共计1800余件。1972年以后,相继在百里乡洞山出土46公斤重的甘肃最大西周青铜鼎,蒲窝乡郑家洼出土西周早期“光作父戊”铜鼎,什字镇姚家河出土了“乖叔作”铜鼎,吊街西岭出土了“吕姜作殷”铜簋,百里乡寺沟和中台镇红崖沟出土了西周中期回首夔纹铜鼎,新集崖湾出土了“并伯作宝尊彝”铜甗以及独店镇景村村出土的西周青铜器。这些西周时期的墓葬和一大批西周文物的发现,揭示了周文化在灵台域内的深厚积淀和历史底蕴。

商周时期发生在灵台地区的重要历史事件当属文王伐密筑灵台。周人同殷商一样崇敬祖宗,迷信上天,每遇要事都必先进行卜问,以了解天意,抉择吉凶,求得祖宗保佑。周天子经常举行繁琐的祭祀活动,最主要的是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和嘉礼这“五礼”。为此,周朝还专门设立了最大的祭祀官“太祝”和专门卜筮的官“太卜”,说明占卜和祭祀在周朝的政治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周文王讨伐密须取胜后,在今灵台县城举行了一次十分隆重的“军礼”祭祀。为了进行这项祭祀活动,他们驱使密须国的大批奴隶赶造了一座祭坛,称“灵台”,以祭天慰民,广播德化。古“灵台”历经两次重修,1986年重修后的“灵台”耸高33米,气宇轩然,雄伟壮观,环绕“灵台”两侧的碑林,镶嵌碑石192方,其中民国政府大员及各省、区军政要人题碑系民国时期珍贵的历史遗存,唱和《诗经》,书遵颜柳,洋洋大观,极其难得,台有碑衬,碑随台名,成为陇上名胜,游人乐此不疲。

商周文化是灵台现代文明的源头,其当时的社会道德规范、物态、人的心态、行为均深刻影响并构筑了现代灵台人的精神世界,其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无不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区域性。灵台人热情好客,崇尚礼仪,亲友造访,必殷勤招待,酸汤长面是款客常宴。遇婚丧娶葬,必置办成套有序的佳肴酒宴。“吃”是一种地方风俗,也是一种民族文化意识,灵台的饮食中酸汤长面是周饮食文化的传承。灵台民间现行的葬礼“三献礼”堪称周礼葬仪的活化石。

文化遗产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灵台县共保护收藏出土文物上万件,国家、省、市调展及收藏约3000件,县博物馆收藏7000多件,其中县博物馆馆藏国家一级文物44件,二级文物441件,三级文物1166件。灵台灯盏头戏、皇甫谧针灸术被列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白事唢呐曲牌、木偶戏等13个项目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泥塑、麦秆画等95个项目列入县级保护名录。

民俗文化

灵台县民风淳朴,自古崇尚礼仪,素有热情好客的传统。民间戏剧:木偶戏;民间工艺品:宫灯、剪纸、根雕、泥塑、刺绣、香包、麦秆画、皮影、灵台碑林、民间社火等。木偶戏参加省上汇演,剪纸、香包、泥塑获甘肃省民间艺术节艺术品展览二等奖。

宫灯

灵台宫灯起源于明代,初流传民间富豪人家,正月元宵节悬挂于大门楼厅。宫灯起初由民间艺人制作,造型比较单一,明清后,民间艺人不断探索改进,造型也独具特色。主架结构除木材外,出现了用竹子熏烤成多种动物形状,如十二生肖宫灯,在民进盛行。解放后,随着工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以铁丝为主要制作材料,工艺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周边地区开始流传,因此,灵台宫灯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工艺。

香包

灵台香包,古称香囊,其意蕴,如什字塬黄土般身后,其源流,同端阳节一样悠长。为老人求寿、男女求婚、儿女求福、家庭求吉、旅途求顺、病者求愈、五谷求丰、生意求利,无不赋予以展现生命、活力,表达思想、信仰,揭示人性、欲望的民俗文化内涵,更具率真而拙巧,古朴而传神。

灵台剪纸

剪纸,是灵台县民间传统艺术,根植乡里,历史悠久,年节庆典,婚丧嫁娶,生日祝寿,刺绣花样无不即兴而做,民间十分普及。

泥塑

灵台泥塑历史悠久,源于民间陶艺流行乡村农舍,初为玩具,后赋以祈祥,艺人代为传承,形成具有关中风格的工艺模式。制作中采用灵台“板板土”,经过砸泥、制坯、塑型、精抛、酚洗、勾线,妆色等十几道工序,全部手工制作完成。

皮影

皮影不仅是独特剧种,亦是中国民间工艺之精粹。灵台皮影古称“灯影”,以上好牛、驴皮为最佳材质,皮子加工、剪刻造像、着色妆彩工艺考究,手法繁复,流派与特色为“关中道”。灵台独特剧种“灯盏头”即为皮影戏。

麦秆画

灵台麦秆画起源于清代,由乡间农村妇女编织草帽引发。始初,将麦秆用水浸泡,待有柔性,民间妇女可即编成小动物之类的工艺品。此后出现了用麦秆蘸骨胶水粘贴书法对联,悬于中堂,继之,又用麦秆粘贴图案,花、鸟、虫、鱼及人物,染色或烫色,观赏价值极高。

灵台县

名优特产

灵台县特产有:牛心杏、薄皮核桃、灵台砀山梨、灵台红枣、灵台柿子、灵台长面、大锅盔、油糊圈、死面油饼、小笼包子、油糕、酿皮、荞面煎饼、清炖甲鱼、蒸鸡肉、手工面等。

名胜古迹

灵台县地处泾河渭河之间,达溪河横贯全境,良田沃土遍及山川。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文明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中华民族发祥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丝绸之路的支道之一。境内富有大量古遗址和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旧石器晚期,早到仰韶、齐家文化,历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下迄民国,各时代精品文物荟萃,尤其商周青铜器载誉陇上。已发现古遗址240多处,古墓葬30多处,古城址6处,古生物化石点18处,已发掘出土各种文物近万件(馆藏国家一级文物44件,二级文物441件,三级文物1166件),经推荐报批,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3处,列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27处。近年来,配合国家、省、市发掘调展文物近3000余件。

古遗址:新石器时代的灵台,原始先民的居住遗址380处,位于中台镇许家沟村的西山遗址,梁原乡横渠地的西堡子山遗址和杜家沟村的阳面岭遗址,什字镇草脉村的草脉殿遗址,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灵台:古灵台,素有“陇上明珠”之称,位于县

城中心,座落在文化馆院内。其名取文王伐密筑台典礼之意,而以“灵台”为县名,始于隋大业元年。台通高36米,基围96米,上建楼亭,内奉文王塑像,外嵌林森等人原题碑石。

碑林:灵台两侧建有靠山亭两层,并牌坊门一座,历经设计、施工、镌石、镶嵌、彩绘,形成以灵台为主体,辅道两侧,台、亭、廊、坊谐对,上下左右贯通,脊兽明柱,要人名家碑碣荟萃的游览名胜。

碑林总面积548平方米,镶石碑200余方,有领袖人物书选,各级党政领导题词,当代名家墨宝,历代名碑复制,民国政要旧碑,零碎碣碑荟萃。

圪瘩庙:位于新开乡,形似鳌首的山头,称作新开山,建有庙宇,寺院内一棵木瓜树,其龄几百年,躯干老态龙钟,树顶枝叶茂盛,自一瓦室出。此山寺庙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嘉靖元年(1506),新开人再次扩修,并命名“慈士院”,又称“圪瘩庙”,距此不远处有蛟城庙一座,庙内有千佛碑彩塑神像数尊,明代殿堂一座。

皇甫谧陵墓:皇甫谧陵墓,坐落在灵台县县城东北15华里之张鳌坡。皇甫谧生于朝那三里,故于独店张鳌坡,其陵墓于196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牛弘墓:牛弘墓位于新开乡牛村。牛弘历阅西魏、北齐、北周、隋四朝,隋时任秘书监、吏部尚书等职。曾应召删修刑律,撰《大业律》18篇500条,并参与修定音律,正定新乐。

牛僧孺墓:牛僧孺墓位于新开乡牛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牛僧孺为唐代宰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牛僧儒生于灵台新开,殁后葬于老乡牛村,晚年生活的离山寺洼遗址被民国年间列为灵台八景之一,即“别墅烟云”。

荆山森林公园:荆山森林公园坐落于灵台县城中台山之上,因在阳光下满山荆花灿烂,史称荆山。2004年,县委、县政府按照森林公园的建设定位,对荆山进行了规划设计,规划面积417公顷,共分为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休闲娱乐和科普教育五大功能区,建成了古灵台、荆山门、三贤祠、德化廊、朝晖亭、夕照亭、日月亭、关公殿、灵通门、玉皇阁、东沟景观湖、休闲广场等人文旅游景点,2010年1月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古密须国遗址:古密须国遗址位于百里镇古城村,密须古城建在达溪河之阴河岸以上的二层台地和三层台地上,从残存的北城墙遗址可以大体推知当年密须古城廓呈方型,城内面积在220亩左右(15万平方米)。城内三层台地靠山坡南麓高亢平坦,居高临下,视野开阔,是宫城遗址,具体位置在职中校园唐槐一带,此处以西,现中心小学操场一带,故称花园,此处以东,有地名曰“桃园”,这一带区域为当时皇宫组成部分。宫城之外,廓城之内,靠西城墙偏北有“北将台”,靠东城墙偏南有“南将台”,在“北将台”靠近水边的西河岸上有一处平地名曰“马苑”,这是密须国的军事防御体系和战马驯养基地,说明当年的密须国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坚强的军事指挥防御体系。

密须古城是一痤依山旁水的台城,但在营造上却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一般帝王之城大都市“前朝后市”而密须城是“后朝右市”,在城廓内东北角,现邮电所一带,是当年农贸交易市场。另外密人选择了地势较高、免受水害的洞山作为公墓,如今洞山众多的周墓葬足以证明这一点,这种“公墓归葬”反映了古人爱惜土地的传统。

灵台县名胜古迹

著名人物

皇甫规

皇甫规(公元104—174),安定朝那(今灵台人),世代武官之后,喜读好文,有著述二十余篇。历任太山太守,度辽将军,永康元年拜为尚书,后迁弘农太守,护羌校尉,终年71岁。一生为人正直,是非分明,尽力国事,不计私利,在朝野享誉很高。

皇甫谧

皇甫谧(公元215—282),幼名静,字士安,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甘肃朝那)人,东汉太尉皇甫嵩之曾孙,中国十大名医之一。历经东汉、魏、晋三朝。在文、史、医、哲诸领域均有建树,著述颇丰。尤以《针灸甲乙经》享誉海内外被国际针灸学会列为必读书目之一,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牛弘

牛弘(公元545—610)。安定鹑觚(今灵台人)好学博文,曾为隋纳言上士,专掌文翰,后升为威烈将军,员外散骑侍郎,袭封“临泾公”,宣政元年,升任内士下大夫,进位使持节,大将军、仪同三司。隋朝先后授官秘书监、礼部和吏部尚书。享年66岁。一生为抢救历史典籍、制礼作乐、完善刑律贡献甚巨。

牛僧孺

牛僧孺(公元779—847),字思黯,安定鹑觚(甘肃灵台)人,一生历经中唐德、顺、宪、穆、敬、文、武、宣宗八朝皇帝,官至宰相。一生酷好文学,仕宦期间,好交名人文士,颇嗜“传奇志怪”,所著《玄怪录》造传奇之文,荟萃为一集,其中80余篇保留完整。

皇甫松

皇甫松,唐代诗人,陆州人,唐工部郎中皇甫之子。其诗歌大多反映田园、渔村的风情,纯朴、真实感人。传说其死后葬于灵台西屯塬上,其弟皇甫竹,也是诗人,死后同兄并葬一个墓地。其墓俗称“双堠子”。

杨重

杨重,明代灵台上良人,进士,官至翰林修撰,任为肃政大夫,汉南道监察御史。曾与南京才子比诗文,倒背《春秋》一字不差,令人折服,号称“天下春秋第一人”。

张文明

张文明(?—1930),山东临清县人,毕业于北京中国大学。1930年9月4日,奉命署理灵台县县长。

杨子恒

杨子恒(1898—1961),灵台县上良杨家庄人,名渠统以字引。民国陆军将领,历任排、连、营、旅长,陇东绥靖司令、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甘肃省政府委员、交通厅长,民盟甘肃支部委员,民盟西北总支委员、中央委员,甘肃省第一届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全国赴朝鲜慰问团二分团副团长,1954年当选甘肃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高永祥

高永祥(1915—1945),灵台县星火王家庄村人,原名高苍贵。1931年背瞒父兄投奔国民军,1932年随部于宁都起义,后即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革命队伍中,多次荣立战功,受到嘉奖。历任连、营长,绥晋军三十六团团长职务,1945年牺牲于神池,时年31岁,遗体安葬于华北军区石家庄烈士陵园。

荣誉称号

2020年12月22日,入选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7]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8]

参考资料

1.地理资源· 灵台县人民政府

2.行政区划·灵台县人民政府

3.气候特征· 灵台县人民政府

4.区位交通·灵台县人民政府

5.人口状况·灵台县人民政府

6.社会事业·灵台县人民政府

7.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 区) 名单的通知·农业农村部

8.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公布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

阅读全文
以上是摩特网为你收集整理的灵台县 建制沿革 行政区划 甘肃省平凉市辖县全部内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 2024 摩特网 motektv.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