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祥,男,河南省濮阳市范县人,1925年5月出生,1947年参军入伍,194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解放军第28军83师247团战士、班长、排长、副连长,先后参加了济南、淮海、渡江、平潭岛等战役,荣立二等功、一等功、特等功各一次,荣获“战斗英雄”荣誉称号。2011年1月4日,省委书记卢展工慰问时无意之中发现他的事迹,全省掀起学习热潮,号召“大学生基层奉献青春,学习李文祥”。 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
李文祥,男,河南省濮阳市范县人,1925年5月出生,1947年参军入伍,194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解放军第28军83师247团战士、班长、排长、副连长,先后参加了济南、淮海、渡江、平潭岛等战役,荣立二等功、一等功、特等功各一次,荣获“战斗英雄”荣誉称号。2011年1月4日,省委书记卢展工慰问时无意之中发现他的事迹,全省掀起学习热潮,号召“大学生基层奉献青春,学习李文祥”。 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
李文祥
中国
汉族
特等功臣、老复员军人
立二等功、一等功、“战斗英雄”
1925年5月
男
范县白衣阁乡北街村
2017年2月13日
中国共产党
1925年农历端午,生于今河南省濮阳市范县白衣阁乡白衣阁北街村。
1947年12月,参军加入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29师85团。
1948年9月,参加济南战役,负轻伤,立二等功。
1948年冬,参加淮海战役,任副班长,同月升任班长。立特等功。
1949年3月,改编为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第28军83师247团。
194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年4月,参加渡江战役。
1949年5月,参加上海战役,立一等功。
1949年10月,参加福州战役,获特等人民功臣奖状。
1949年9月,参加平潭岛战役,获战斗模范称号。
1955年7月,任副连长,授少尉衔。
1956年8月,复员转业为18级干部,任福建省建设厅第三建筑工程公司保卫科干事。
1957年,在福建仙游与陈宝珍结婚。
1962年7月,响应国家干部精简支农的号召,返回家乡当农民。先后担任民兵连长、生产大队长、生产队长。
1979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务农30余年。
2011年1月4日,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慰问时无意之中发现他的事迹,省委、省政府、省军区作出向李文祥同志学习的决定,全省掀起学习热潮。
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
2012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看到屡立战功却长期隐姓埋名的老英雄李文祥代表,李长春由衷称赞说,“您不讲自己的光荣历史,只讲默默奉献,有很高的精神境界,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2017年2月13日16时08分,李文祥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92岁。
有这样一位平凡的革命老人,战争年代出生入死,英勇善战,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显赫战功;和平建设时期,却藏起荣誉功勋,自愿扎根农村,49年如一日,安贫乐道不问索取。他就是特等功臣、老复员转业军人李文祥。2月24日上午,记者走进这位革命老人的家里,三间普通的平房里简陋而整洁。记者注意到,他家最大的资产就是一台电视机和一台已经生锈脱漆的缝纫机。靠左边的屋里,陈旧的木板床和木板箱静静地立在那里,仿佛诉说着主人平凡的生活。
1925年5月李文祥出生于河南省濮阳市范县白衣阁乡北街村,1947年12月参军入伍,194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了济南、淮海、渡江和平潭岛等著名战役,荣立特等功、一等功、二等功等,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1956年李文祥以军队干部身份转业到福建省建设厅建筑工程公司工作,1962年他响应国家支农号召,主动要求回到河南老家务农。之后,他扎根农村默默奉献、甘于平凡,带领村民挖水渠、复耕农田,为家乡的变化付出了自己的心血。
其间,李文祥对谁都没有说过自己在部队时的辉煌历史。他用一块布料把在部队荣获的立功受奖证书和奖章包好后,就把这个布包压在了箱底下。大家只知道他是一位普通的复员转业军人。
回到老家后,一贫如洗的李文祥夫妇先是住在四处透风的破庙里。妻子陈宝珍是福建人,特别怕冷,李文祥就让妻子坚持再坚持。此后,他们又先后三次搬家,到1983年才盖了属于自己的三间平房。而这时候,李文祥已经干了十几年生产队长和村委会主任。
记者在这个村里见到了与李文祥一起“搭班子”15年的董明瑞老人。他说:“老李这个人光明磊落,当那么多年村干部,从不占公家一分钱便宜。全村都住上新房,他是最后一个才盖的。在他影响下,我也一直没犯过错,严格要求自己,群众很满意。”
现任村委会主任董明亮说,我们这里位于黄河故道,是河南省有名的黄泛区。为了践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诺言,老李出了大力。如今,我们村人均收入4000多元,老李家的生活水准在全村属中等偏下。现在他家种了近四亩地,虽说他上了年纪,没病前也经常到地里走走看看,指导一下年轻人。
村头几位聊天的村民都说李文祥是好人,只知道他是一名普通的复员转业军人。今年69岁的温继承老人说,李文祥从没有炫耀过他的战斗功绩,他把他获得的荣誉藏了起来,一方面不想给国家添麻烦,另一方面主要是不想脱离群众。他已经把自己变成了真正的农民。
省委书记揭秘尘封多年的故事
“如果不是2011年1月4日卢展工书记下乡慰问时,偶然走进我们家,我至今还不知道父亲埋藏了60多年的英雄故事。”李文祥的女儿李金英说。那天下午,家住河南濮阳市范县白衣阁乡北街村的文祥老人听说有人会来看他。老人想,元旦刚过,可能是民政干部来慰问老军人。一位慈祥和蔼的中年人,走上来握住了他的手,此时,老人并未听清这就是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老人简朴的堂屋,墙壁上一幅军容豪迈、英姿勃发的照片引起卢展工的兴趣,当问起照片的来历,老人才从抽屉里捧出一个小布包。没想到,这个小布包里是老人在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刘行镇国际电台战斗等分别荣立的战斗模范、二等功、一等功、特等功奖章。
一枚枚军功章,见证了老人战争年代的荣耀和辉煌。一个小布包,揭秘一个尘封60多年的英雄故事,发现一个实实在在的模范事迹!卢展工颇有感触地说:这就是革命传统,这就是革命精神,这就是河南形象。
“全村人都富裕了,我的任务就完成了”
老英雄李文祥如今(截止到2011年)已是87岁高龄,老伴陈宝珍比他小10岁。两人的缘分就因为李文祥是个转业军人。
1956年,时任副连长的李文祥,转业到福建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工作。那时,李文祥每月66元的工资,有着让人羡慕的国家干部身份,正所谓春风得意。在福建,李文祥与美丽善良的闽南农村姑娘陈宝珍喜结连理。当时的生活幸福美好,但李文祥心里并不畅快,他时刻想念着家乡。他说,“我生长在黄河边上,是吃黄河水长大的,家乡的父老乡亲还在贫困中挣扎,我每次想起来都很难过。”
1962年,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李文祥响应党的号召,第一个报名支援农村。他咬破手指,在报名表上摁下鲜红的血指印。李文祥带着妻子回到范县老家。面对眼前铺满盐碱的贫瘠土地,面对连一顿饱饭都没有保证的父老乡亲,这位经历过无数次枪林弹雨的汉子横下了一条心:“我就不相信,改变贫穷比攻城打仗还难!”
当大家推举他当上村里的大队长后,他感到肩上的责任更大了,天天绕着村里的这些土地琢磨。当时县里号召引黄种稻,而北街村地处背河洼地,水洼地多,正适宜种稻。李文祥下定决心,主动担任稻改队长。1966年,他和妻子凭着在福建的种稻经历,带领大家挖渠引水,修整水田。
经过稻改,原来亩产只有二三百斤的低产田,第一年就有了一千多斤的好收成。不仅让全村人吃上了白花花的大米,也结束了全村吃救济粮的历史。而今,这里的优质水稻已经成为范县的知名品牌,被命名为“国家优质水稻示范区”。此后,为了让村里人更快富裕起来,他还带领大家种西瓜,发展小麦加工企业。他说:“啥时候全村人都富裕了,我的任务就完成了。”
村委会主任董明亮掰着手指头历数了李文祥为村民所做的一件件事:村里建养殖场,他捐出盖房子的木料;村里调整种植结构,他出钱购置设备;村里建学校、修马路,都是他第一个捐款;村里的那些贫困户也都得到过他的资助……
“党员干部不能给国家添麻烦”
李文祥在金钱和权力面前不受诱惑,宠辱不惊,守住了寂寞,更耐住了清贫。
有人给老人开玩笑:“你要是当年不回来,早就该享受离休待遇了。”他却说:“干革命是为了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不是为了要待遇!”福建省建设厅的同志曾先后两次辗转来到范县找到他说:“组织上恢复你的干部身份,落实你的生活待遇,可以马上返回工作岗位。”
李文祥却非常平静地说:“我在这里生活得挺好,不用麻烦组织了!”
1998年,全国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为革命功臣新建或翻修住房。范县民政局在调查摸底后确定了90多位革命老功臣,李文祥就是其中一个。可是,当县民政局决定为他翻修房子时,却被拒绝了。他说:“我的房子一不透风,二不漏雨,还能住。咱不能给国家添麻烦。”
2011年初,范县民政局在开展的“敬老工程”中,专门安排李文祥老人去市里开会,利用3天时间为他建起了拥有卫生间和厨房的配房,把家里的主房粉刷一新,还装上了大容量的太阳能热水器和取暖设施。老人回来后却很不高兴:“早知道你们这样弄,我就不出去了!”
几十年来,范县白衣阁乡先后多次遭受自然灾害,成千上万名困难群众都得到了求助。可是,翻遍乡民政所、县民政局的困难群众救济花名册,始终都没有李文祥的名字。
人们不禁会问:一个南征北战大半个中国,为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的战斗英雄,和平年代自愿回乡支农,带领乡亲们苦干一辈子,宁做无名英雄,甘当平民百姓。他为啥能有淡泊名利的心态、无私奉献的情怀?
老人这样说道:“我生长在黄河岸边,我永远是黄河的儿子。”
在李文祥身上让人真正体味到了,黄河的品质,黄河的胸怀,黄河的牺牲精神。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下乡调研慰问,与一位老农相遇,无意之中,竟然刨出了一个尘封半个世纪的英雄故事,发掘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模范典型……
李文祥的普通而不平凡的一生感动天地振奋人心,是一部共产党人朴素的诗史,是一部浓缩的河南精神……读罢《英雄不老》令人无比激动,泪水划过的脸滴在电脑键盘上,化作了一个个晶莹文字
有感于李老自然地摆摆手坦然地说道:“没待遇,我不要待遇;回来就为的当农民啊?回来就回来啊?”多么简单地告白,多么朴实的话语。这是真情的流露,这是坦诚的回应,这是一个共产党人的信仰和信念,这是一个共产党人的模范和榜样,这是一种河南精神的浓缩与精华。
有感于李老一直深藏在桌子抽屉深处的一个破旧的小布包里的“惊天隐秘”——1949年1月颁发的淮海战役纪念章、1949年4月颁发的渡江胜利纪念章、1951年9月出席第28军第四届英模大会纪念章、1954年2月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赠发纪念章、1956年5月颁发的1945~1950年解放奖章……李老没有一丝炫耀,没有一丝骄傲;小布包里的一切,气吞万里,重逾千钧,真真切切是用命换来的;这是战斗功臣的64年风雷,这是英雄老人的87年心路……“成堆”的奖章和纪念章,不因发黄而退色、不因灰尘而退光,相反变得更加闪闪发光、变得更加金光灿灿、变得更加烁烁生辉。
有感于李老不仅打过仗,还立过战功,尔后又参与地方建设,当国家有困难时,又回到农村……一个战斗模范、特等功臣、少尉军官、18级干部已消于无形,但后辈们就只知道了他是一个当兵的,一个老军人……心态比较好,心比较平,境界比较高。这也正是卢展工所讲的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的“三平”精神。很平凡,很平静,很平常。
有感于李老在危急关头响亮回应首长“共产党员站出来!”的忠心誓言“入党!我入!” 在李老心中,党员就要永远听党的话,党员就要有个党员的样儿!对于李老来说,这既是主义的力量,也是心灵的向往,二者熔铸在了一起,从此他就为这个崇高神圣的信仰而战,而活!
有感于李老在战斗冲锋前线不顾营教导员“别前进了!”的喊话声,他毅然跃过第一道工事、第二道工事、第三道工事……他无愧于“光荣之家”,他无愧于“战斗功臣英雄本色”……这是一种临危不惧的精神,这是一种视死如归的品质,永远值得每个共产党员学习。
有感于李老前一半雄壮火爆,奇异卓著,高潮迭起;后一半平凡淡泊,沉潜缓慢,波澜不惊。前后如同峰谷,前半有多高,后半就有多深;前半有多奇崛,后半就有多沉寂……然而,静难于动,忍难于纵,更加难能可贵是后一半,更显高风亮节是后一半,更见功夫是后一半,更打动人是后一半。人生在强烈反差中达到完整、平衡、高尚、伟大,前半生是英雄,后半生也是英雄。这是真正的“英雄本色”。
有感于李老认为,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党员干部始终都应如此,摩顶放踵地牺牲,毫无保留地奉献,不斤斤于个人利益,忠诚于党的事业。而事业就是使命,就是责任,心随责走,责随职走,除此之外别无所求。这是一种何等的高贵品质?
有感于李老参加革命64年,党龄62年,隐功埋名,深藏不露,甘为乡间野老……然而走近李文祥,你会发现,暴露于风霜雨雪的老人,忙碌于春种秋收的老人,与白衣阁乡的所有老农一模一样,柴米油盐,喜怒哀乐,无所谓隐,也无所谓显…… 正如他女儿所说:如果不是卢书记下乡偶然走进俺家,我也不知道俺爹有这么多故事……振奋!震惊!震撼!这只能用这三个词语形容。
诚然,正如卢展工盛赞“李老”:“这就是革命传统,这就是革命精神,这就是党的先进性,这就是对党对人民忠诚……”
正如卢展工深情地说,非常高兴河南省又涌现了一位先进典型,又有了一位值得领导干部、复转军人和广大党员、人民群众尊重和学习的光辉榜样,又有了一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优秀代表。的确,我们这个时代太需要这样的典型、模范和榜样了。
李老事迹为什么能引起全社会强烈反响?归根结底,李老这个先进典型深刻具体,具有真实性,具有持续性,具有实践性,具有先进性,具有学习性,具有榜样性。因为他和“老焦”一样,他们的事迹和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都值得我们几代人去学习。
李文祥无论在什么岗位,他始终是一盏灯一缕光;李文祥不仅是一个党员更是一面旗——李文祥这一盏灯将照亮中原一大片;李文祥这一面旗将指引中原经济区建设一条创新之路。的确,一名共产党员就是群众中的一面旗帜、一根标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是河南广大党员干部所揭示的榜样精神和模范先锋。
综上,李文祥这种先锋模范作用虽然是无言的,但力量是无穷的,不仅是一种示范,而且是一种激励,能够产生极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这种精神和力量将永远激励和鼓舞着我们义无反顾地去成为新的一盏灯、新的一面旗、新的一缕光。
李文祥忠诚地履行着自己当初支农的承诺,本分执著地当好农民。无论日子过得多么苦,他从来没有主动向国家伸过一次手,没有向组织上提过一次要求。
范县民政局孟繁福对老李的情况十分了解。他说,按照优抚工作规定,李文祥是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并加入党组织的,可以申领老党员补助费。但他始终认为,国家还不富裕,自己靠劳动完全可以养活自己,坚持不给国家添麻烦。在县民政局组织的两次排查中,他都隐瞒了真实情况。
李文祥53岁那年,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宝贝女儿。如今女儿已经结婚,女婿在外地打工,女儿在乡服装厂打工。看到他们自食其力,李文祥从内心里高兴。
有一次,女儿以他的名义到县里领取补助。他知道后,严厉批评女儿说:“不能给公家添麻烦,要依靠自己劳动,苦是能挺过去的。”至今,他的女儿对当时的情景还记忆犹新。
在利益的得失中,李文祥总是先考虑到国家。从城市到农村,从干部到农民,他感觉到很值。他总这样说,都是党的人,没啥吃亏不吃亏的。我习惯了这种清贫,我很知足。
去年7月,李文祥患了脑血栓,他的腿脚明显迟缓,但思路清晰,精神很好。
他坐在屋中央,向记者展示了他的功勋章和藏得发黄的英雄模范证书。此刻,一种始终不渝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无限忠诚,仿佛让李老又跨越了岁月回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
李文祥老人经历大小战斗数十次,每次战斗他都是冲锋在前。在一次战斗中,他一人打死打伤30多名敌人,是师里有名的神枪手。在济南战役中,他手持炸药包,强行炸开城门,从而保证了解放大军冲进济南城;在淮海战役中,他带领全班战士一举炸毁了敌人隐藏的碉堡,确保部队前行。
与他相濡以沫的妻子陈宝珍怕他说话多影响身体,李老向她摆摆手微笑了一下。看得出,两位老人都互相生活在对方的心灵里。
墙壁上李文祥满身挂满军功章的照片格外醒目,正是这张照片吸引了进村入户的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卢展工的追问下,才揭开了李文祥隐藏多年的“秘密”。
老党员李文祥甘守“三平”50年的先进事迹经报道后,不仅在濮阳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还引起了中央、省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批示:“要大力宣传特等功臣李文祥同志50年扎根农村,默默奉献的感人事迹。”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批示:“特等功臣李文祥的事迹和精神感人肺腑,请河南省委宣传部宣传李文祥事迹。”
2011年2月24日,由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妇女报、河南日报等中央、省级媒体组成的李文祥事迹采访团,来到范县白衣阁乡白衣北街村革命功臣李文祥的家中,对李文祥老人的事迹进行了集中采访。采访之前,市领导段喜中、姜继鼎、王建双接见了采访团一行。李文祥同志一件件无私奉献、不求索取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感动着采访团的每一位记者。大家表示,一定要深入采访,努力工作,把李文祥同志的先进事迹报道好、宣传好。
根据中央宣传部关于近期“时代先锋”栏目安排宣传报道的通知,2月28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当晚“新闻联播”节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将对李文祥的先进事迹进行播出报道。
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光彩
虽然是暑假,但在校园里,遇到的每一位大学生谈起李文祥老人时,“震撼”、“感动”这样的话语,已不足以完整表达他们的心声。从老人的身上,大学生想到更多的,是对青春的思考、对人生价值的重新诠释。
王怡君,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级学生,她先是在校园的阅报栏里看到了《英雄不老》。之后又专门上网,从头到尾仔细看了好几遍。王怡君说,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安逸的环境中,当遇到挫折却总是牢骚抱怨。和李老相比,我们真是太惭愧了。“老人像一股清流,荡涤着世风的污浊;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灵魂的明暗。他的欲望,低到了尘埃里;但境界,却高到了蓝天上。”王怡君说,老人树立了一种高度,让我们有了前进的目标。
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08级学生尹航的眼中,老人最让他感动的,不是他的灼灼功勋,而是他对功勋的淡然。“当我们习惯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老人正把谋求人民的幸福当成毕生追求;当我们总是不满意、不满足、不开心、不快乐时,他却在黄土边上弯下缀满勋章的胸膛。”尹航说,李老对待荣誉的心态,给他很大的心灵震撼,不仅让他对自己进行深刻反思,更让现代大学生受到了一次心灵上的深刻洗涤。
河南工业大学2010级学生曹锡文认为,“90后”的大学生,有机会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有开阔的眼界和创新的思维,但最缺乏的就是李文祥老人平凡、平静、平常的精神。曹锡文说,李文祥老人为我们树立了一个高大而又清晰的榜样。作为“90后”的我们就要克服浮躁的心态,努力学习,脚踏实地地做事,深刻认识到平凡工作的伟大和不易,到基层、到平凡的岗位上,去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这一包东西,了不得!这就是我们的英雄啊,革命战争年代出生入死,和平建设时期又这样安贫乐道,不问索取,这就是革命传统,这就是革命精神,这就是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的‘三平’精神,全社会都应该向这些老英雄学习。”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感慨万千。
“党员就要永远听党的话,党员就要有党员的样子,革命军人更不能含糊!”
李文祥至今仍然珍藏着一本《中国共产党党章》,这个党章是1954年5月上海第23次印刷的版本。以老人的文化水平,他只能勉强通读党章的全文,但是一个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却已经在他心里坚守了62年。
1949年渡江战役前夕,李文祥火线入党。 “党员就要永远听党的话,党员就要有党员的样子,革命军人更不能含糊!”指导员的这句话,板上钉钉一样揳进了他的心田。
1956年8月,32岁的李文祥复员转业到福建省三明市。地方领导看了他战功赫赫的档案,准备提拔他当电厂厂长,他仍然以自己文化低谢绝了。
1962年,国家经历经济困难时期,党号召干部精简,下放支农,李文祥又像当年冲锋陷阵一样第一个报了名。李文祥时为18级干部,每月66元工资。那是5分钱一个鸡蛋、8元钱一月伙食费的年代。党的一声召唤,李文祥义无反顾回到了贫穷的故乡。
范县白衣阁乡位于河南省东北角,处在黄河故道,由于河床滚动无常,涝灾频发,至今还是国家级贫困县。
李文祥一回乡就当民兵连长,不久又当生产队长。“我就不信,改变贫穷比打仗攻山头还难!”为了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在南方见过种稻的李文祥,主动担任稻改队长,日夜蹲在稻田里钻研种植技术。种稻第一年亩产就达到近千斤,全村男女老少捧着白花花的大米欢喜雀跃。
权力,官位,能对无数人产生强烈诱惑,李文祥却是一个“绝缘体”。
1979年,原单位福建省建设厅来人,告知组织上决定恢复他的干部身份,请他重回福建工作。他却说:“我在农村已经习惯了。要是大家都去安逸的地方,穷地方没人来,那不就更穷了?”
1984年,县民政局按政策每月开始给他发退职救济费26.48元,1985年福建原单位确定每季度给他寄发退职补助费。他拿着收据找到县民政部门,说自己不能两头拿钱让国家吃亏,自愿放弃救济费。
范县民政局干部刘朝庆说:“从1979年开始,民政部门和组织部门先后组织过十多次对老复转军人、老党员、老干部的普查和核查,但是李文祥在他填报的表格中,只填本人基本情况,其他都是空白,对参加的各种战役和家里的困难一字不提。我们只知道他是一个复转军人,按照规定给他发放相应的生活补贴。谁知道他竟是个大功臣!
人民网网友“清风无尘”说,对群众心贴心的李文祥,就像共产党这棵大树扎进泥土的根须。这样的根须扎得越深,扎得越密,我们党就更强壮。
网易网友“荆珍”留言:从李文祥身上,可以看到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本色,可以感悟到我们党90年来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原因。从这种意义上说,读懂了李文祥,就理解了共产党人的崇高。
“要啥待遇,组织信任、群众拥护就是最高待遇,我一直非常知足满意。”
领导接见、出席活动、接受拜访,在农村默默生活50年的李文祥猝不及防地被推到了聚光灯下。
在困难时坚守的老人,在掌声中仍然淡然淡定,波澜不惊。
2011年3月31日上午,河南省委组织的“李文祥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首场报告会在郑州举行,听众急切希望见见这位传奇的老人。
报告完毕,一阵安静,全场视线投向舞台入口——旧军装前挂满奖章的李文祥老人,手拄拐杖,与老伴相扶相携,缓缓走到了舞台中央。全场掌声雷动!
李文祥把拐杖交给老伴,努力挺直身体,抬起右臂,五指并拢举到帽檐,向大家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李文祥没说话,一个军礼表达了一切,革命军人的荣誉,共产党人的赤诚,民族脊梁的坚韧,撞击着所有人的心灵。
如今,这样的报告会已经举办了几十场,场场爆满,场场轰动。
人们总想为英雄老人做点什么。一些单位和志愿者趁市里把老人接到濮阳市人民医院体检的三天时间,对老人简陋的家进行了简单修整:堂屋装了顶棚,破厨房改成了板房,屋里添置了沙发和彩电,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和暖气片……
老人看着焕然一新的家,坐卧不宁、忐忑不安。在心中那架施与受的天平上,他以往献身付出的施好像轻若鸿毛,现在纷至沓来的受却重如泰山。他不能坦然于这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我要知道你们收拾屋子,就不去濮阳体检了。”“有这钱帮助困难乡亲多好!”老人为此后悔不已。
李文祥去省里参加会议,被安排住进一家豪华宾馆,他为此非常不安,连连说:“这么好的条件,该花好多钱了,以后不能这样子!”
现在的李文祥依然如往:捞面条,疙瘩汤,时令菜,旧衣裳。当客人来家时,打开空调,那是怕客人热;客人一走,关闭空调,那是怕浪费电。
直到今天,87岁高龄的李文祥还坚持下地干活,在一群开心的老伙计中间说笑,捋着胡子与孩子们嬉闹,为村里发展谋划事儿,为邻里家长里短断个理儿。
李文祥淡泊得像一股荡涤世风的清流,生活得自然、豁达、纯粹,有滋有味。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平淡不能泯。能做到其中一条就很不易,但李老全部做到了。” 面对李文祥的谦恭,作家二月河说。
大河网网友“熊传东”说:“李文祥这种先锋模范的作用是无言的,力量是无穷的,不仅是一种示范,而且是一种激励,能够产生极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这种精神和力量,将激励和鼓舞我们义无反顾,成为新的一盏灯、新的一面旗、新的一缕光,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一个战士李文祥,一个党员李文祥,一个农民李文祥,就这样从范县白衣阁乡的庄稼地头向我们走来,从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向我们走来。一任身后背景交替,时代色彩变幻!
1.李文祥(革命战斗英雄)·名人簡歷
China commercial photography(CCP)中国商业摄影 ( CCP ) 是国内惟一一本面向商业摄影行业的读物,中国广告摄影专业媒体。...
暂时没有明确说明信用飞逾期会上征信,因此就没有“信用飞逾期几天上征信”的说法。信用飞逾期之后,就需要缴纳订单总金额0.05%...
京津塘高速公路是连接北京、天津和塘沽的高速公路。全长142.69公里。按照行政区域的分别,其中北京段35公里,河北段6.84公里。中...
由进口植物纤维和英格兰水泥,另加石英粉及其它天然矿物,后经制浆、成坯、高温高压(10个大气压,200度)蒸压养护而成。中文名中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