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投诉联系我们 手机版 热门标签 摩特网
您的位置:摩特网 > 内侧丘系 概述 解剖学特点 医学术语

内侧丘系 概述 解剖学特点 医学术语

2023-06-05 12:16 医学术语

 内侧丘系 概述 解剖学特点 医学术语

内侧丘系 概述 解剖学特点 医学术语

医学术语

薄束核、楔束核分别位于延髓下部,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深面,接受脊髓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的薄束和楔束的上行纤维。薄束核、楔束核发出的纤维,弓形走向中央管腹侧,左、右交叉,称为内侧丘系交叉, 因交叉后的纤维在中线两侧上行成为内侧丘系。其中由薄束核发出的纤维传导下半身;楔束核发出的纤维传导上半身。内侧丘脑系位于延髓锥体束背面、中线两旁上行,经脑桥、中脑止于背侧丘脑。

中文名

内侧丘系

外文名

medial lemniscus

科室

解剖、神经科

概述

内侧丘系是深感觉传导通路中的神经纤维束。深感觉传导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1级神经元位于脊神经节内,接受四肢关节、肌肉、肌腱和骨膜等处的感觉(主要是运动觉、振动觉、和关节位置觉)。深感觉传导至薄束和楔束,并由其发出二级神经元,交叉后在延髓的中线两侧上行,形成内侧丘系。内侧丘系的纤维终止于丘脑腹外侧核,腹外侧核发出第3级神经远,经内囊后肢投射到躯体感觉中枢。[1]

解剖学特点

内侧丘系为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及皮肤精细触觉传导路的第二级上行纤维,上行途中形成一扁平纤维束。在延髓,纤维排列中线两侧,呈矢状位;至脑桥骤然旋转90°,由矢状位变为横位,居被盖前缘,其纤维定位由延髓的背腹关系变为内外关系,到了中脑,又被红核推向中脑被盖的腹外侧,纤维排列关系再一次发生转位,即由内外关系变成了前内斜向后外。

人脑内侧丘系位于脑干深层,在内侧丘系主要行程中,于不同的脑段,分别与脊髓丘脑束、三叉丘系、外侧丘系、脊髓小脑前束、脊髓顶盖束、顶盖脊髓束、丘脚纤维及斜方体纤维等有较密切的伴行或毗邻关系。

组织学特点

轴突终末的突触联系:

(1)轴-树突触,为主要类型。突触后树突多为中等大小以上。多为不对称型突触;

(2)轴-体突触轴-体突触,较少见,多为不对称型。突触后成分为神经元胞体;

(3)轴-轴突触,多为对称型。突触后轴突可含圆形突触小泡也可含扁平突触小泡;

(4)轴-轴-树系列突触。即溃变的轴突终末与非溃变的轴突终末形成轴-轴突触,后者又与树突形成轴-树突触。

(5)突触复合体,较多见。全部为以树突为中心的汇聚型突触复合体,复合体中央为中等大小的树突,其周围为溃变的轴突终末及多个正常轴突终末。

参考资料

1.内侧丘系名词解释·有来医生

阅读全文
以上是摩特网为你收集整理的 内侧丘系 概述 解剖学特点 医学术语全部内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 2024 摩特网 motektv.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