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伊尔-28,由苏联伊留申设计局研制,1948年7月8日首飞成功,1950年开始在苏联空军和海军服役,持续达三十年之久。该机是苏联第一种大批量生产的喷气式轰炸机,60年代开始逐渐被雅克-28轻型轰炸机取代。
苏联曾经批量出口伊尔-28各型飞机到世界上22个国家,包括:中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古巴、埃及、尼日利亚、朝鲜、阿富汗、阿尔巴尼亚、东德、阿尔及利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印尼、伊拉克、摩洛哥、尼日利亚、波兰、索马里、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叙利亚、越南。[1]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苏联空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只有以螺旋桨发动机为动力的轰炸机。而上世纪40年代初德国首先研制成功喷气式轰炸机。梅塞施米特公司研制的Me-262型喷气式战斗机于1942年7月首次试飞,后来由于希特勒的坚持,Me-262曾被用来执行轰炸任务,它可载两枚重500公斤炸弹,从事轰炸任务。于此同时,德国阿拉多公司研制了另一种Ar-234型喷气式轰炸机,可载弹1400公斤,轰炸地面目标。德国的Me-262和Ar-234是世界上最早的、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仅有的两种喷气轰炸机。
德国喷气式轰炸机的出现,给苏联留下深刻印象。但由于苏联喷气发动机技术滞后,无法启动喷气式轰炸机的研制。鉴于喷气式轰炸机速度快、机动性好,当苏联解决了喷气发动机制造难题后,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提出了研制喷气式轰炸机的计划。根据苏联政府下达的任务,苏联伊留申飞机设计局开始设计研发新的喷气式轻型轰炸机。新机采用平直机翼、双涡喷发动机翼上布置,新型机编号为伊尔-28(IL-28)。
服役出口
1948年7月8日,伊留申飞机设计局试飞员V.K.克契纳奇驾驶伊尔-28轰炸机原型机首飞成功。1950年5月1日该机首次公开飞行,同年开始装备苏联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部队,并服役达三十年之久。
伊尔-28是苏联第一种大批量生产的双发亚音速前线轰炸机。从60年代开始逐渐被雅克-28轻型轰炸机替代。伊尔-28采用平直上单翼常规气动布局,流线型圆形截面机身,最前部是领航兼投弹员的玻璃机头座舱,稍后的机背上部有一个气泡形飞行员座舱盖,下部是轰炸雷达罩。机身中部内设一个机内炸弹舱。
机尾是活动手控自卫炮塔,内可坐一名射击员(兼通信员),翼下可挂鱼雷、火箭弹,翼梢可挂副油箱。伊尔-28轰炸型是伊尔-28的基本型,可携带常规炸弹或小型核武器。此外还有伊尔-28Y教练型,将机头领航员舱改为第二座舱,拆除了机炮。伊尔-28曾出口到20个国家,改型有侦察机、鱼雷机、反潜机、靶机,大约制造2000架。(另外有资料显示,世界各国生产的各型伊尔-28总产量达6,316架。)
该机为常规布局,两台克利莫夫喷气引擎置于平直机翼的下方。投弹手位于玻璃机头内,在机尾则是装有两门机炮的自卫炮塔。如果加以比较,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特征和二战时期的轰炸机几乎如出一辙。唯一较为新颖的设计是带后掠的水平尾翼以及提供给驾驶员的水泡座舱和弹射座椅。因此,Il-28可以说是一种融合了新旧两个时代技术特征的飞机。
伊尔-28于1947年首次试飞,1950年“五一”节首次公开出现,同年开始装备前苏联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部队。伊尔-28共生产几千架,该机已于1980年代从前苏联空军战斗序列中退役。
延伸型号
伊尔-28 Beagle-轰炸机基本型
伊尔-28剖视图
伊尔-28剖视图
伊尔-28R-侦察型
伊尔-28T-鱼雷轰炸机型
伊尔-28P-民用邮政机改型
伊尔-28U-教练型
轰-5-中国制造的轰炸机型
轰-5鱼-中国制造的鱼雷轰炸机型
轰教-5-中国制造的教练型
轰-5R或(轰侦-5)-中国制造的远程侦察机改型(已退役)
轰电-5-中国制造的电子对抗改型(已退役)
轰-5测试平台-专用于测试弹射座椅的飞行试验平台,由沈阳歼-6改造的实验平台代替
B-5-轰-5的出口型
B-228-捷克斯洛伐克空军给Il-28的名称
基本数据
伊尔-28伊尔-28轻型轰炸机参考数据:
外形尺寸
翼展21.45米
机长17.65米
机高6米
机翼面积60.8米2
重量载荷
苏联空军伊尔-28空重12,890公斤
正常起飞重量18,400公斤
超载起飞重量21,200公斤
动力装置
发动机为BK-1A涡轮喷气发动机,推力2×2,700公斤
机身两侧可安装固体燃料火箭助推器,以增加起飞推力
性能数据
苏联空军伊尔-28最大速度900公里/小时
巡航速度415公里/小时
升限12,300米
爬升率900米/分
航程2,260公里
起飞滑跑距离875米
着陆滑跑距离1,170米
飞机乘员
3名乘员,驾驶员和领航员舱在机头,机尾有密封的通信射击员舱,伊尔-28可在炸弹舱内携带4枚500公斤或12枚250公斤炸弹,也能运载小型战术核武器,翼下还有8个挂架,可挂火箭弹或炸弹。机头机尾各装两门HP-23机炮,总备弹量为650发。
服役动态
中国引进
中国志愿军的图-2轰炸机群1950年苏联援助中国一批图-2轰炸机,这是中国轰炸航空兵早期的主要装备。这些图-2轰炸机不仅担负空军的对地轰炸,还要担负对海作战。在1955年1月10日攻击台湾"中权"号坦克登陆舰时,这些轰炸机使用的是250公斤的普通炸弹。由于当时海上风浪大,登陆舰停泊在大陈岛港湾中,而且其航速低机动性差,又缺乏防空武器,无法对付中国空军图-2轰炸机的中高空水平投弹。运载大量燃油和弹药的登陆舰被命中后,发生了大爆炸。
当时参加轰炸的图-2编队在离大陈岛十多海里外爬升到了3000米以上高度,致使轰炸航线超过了港湾中的台湾高射炮的有效射击斜距,很多台湾高射炮火全部打空。而此次轰炸只炸中了停泊舰群中笨重的运输舰只,这已经显现中国轰炸航空兵缺乏对海上作战舰艇攻击能力。由于没有有效打击台湾海军作战舰艇,这些战斗舰艇依旧对即将发动的登陆作战威胁很大。因此,几小时后,中国空军再次动用强击机对港湾和大陈近海的台湾作战舰艇进行俯冲轰炸,将其中的锚泊的"太和"号护卫舰炸成重伤报废。
中国轰电-5电子对抗机螺旋桨活塞发动机的图-2轰炸机在二战期间的对海作战中,并没有取得过很好的对海军舰艇的战果。随着战后喷气式飞机时代的到来,轰炸机也很快全部喷气式化,中国在1952年开始引进生产苏联的伊尔-28轰炸机。在引进喷气轰炸机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机载反舰武器的引进。与伊尔-28配套的РАТ-52航空火箭鱼雷同时引进,作为对舰艇的主要攻击武器。
中国引进生产的型号改称为鱼-2火箭鱼雷。苏联海军对于航空鱼雷有自己独特观点。在设计РАТ-52鱼雷时,依靠火箭发动机推进,采取空中弹道和水下弹道相结合地方式。РАТ-52鱼雷与其说是鱼雷,却更象类似跳弹攻击的火箭弹。采用火箭发动机作为动力,中部有很大的弹翼,适合在空中飞行及水下滑行稳定弹道。
РАТ-52由伊尔-28携带,投放高度最高可达1000米,相对二战期间有很大的作战灵活性。作战过程是由伊尔-28轰炸机携带,利用机上雷达搜索目标。
当接近到离目标约5000米距离时,飞机将РАТ-52投放。鱼雷在空中有5000米的最大飞行弹道和500米的水中弹道。这种作战方式大大缩短了鱼雷攻击时间。在1953年苏联海军的演习中,成群的被称为"猎兔犬"的伊尔-28轰炸机接二连三投下РАТ-52,这些大小外形与海豚类似的鱼雷,由火箭助推从空中飞出4000多米后扎进水中,鱼雷助推发动机脱落,主火箭发动机点火,推进鱼雷在水中冲向目标。这种攻击气势宏大摧枯拉朽,当时令北约海军十分震撼。
中国海军航空兵在50年代初获得了伊尔-28轰炸机生产线和РАТ-52鱼雷,中国产型号分别为轰-5轰炸机和鱼-2鱼雷,这让中国海军航空兵初步具有航空反舰能力。
中国轰-5
中国轰电-5电子对抗机轰-5(H-5)轰炸机,是中国从苏联引进的伊尔-28(IL-28)喷气轰炸机的仿制品,在上世纪50年代是相当先进的一种前线轻型战术轰炸机。机头的玻璃舱是领航员及轰炸手座舱,为导航和光学轰炸瞄准提供了良好视野。
中国轰电-5电子对抗机1948年7月8日,伊留申飞机设计局的试飞员V.K.克契纳奇驾驶伊尔-28轰炸机原型机首飞。1950年"五一"节首次公开出现,同年开始装备苏联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部队,共生产几千架。伊尔-28其他型号还有伊尔-28Y教练型,将机头领航员舱改为第二座舱,拆除了机炮。当时哈尔滨飞机制造厂(现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在维修护理苏式轰炸机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相当的技术经验。
中国空军首次在1955年1月18日发动的解放一江山的三军联合战役中使用了杜-2和IL-28轰炸机,成功地掩护了登陆部队作战,有力打击了敌人的环岛防御工事和守军舰只。此事令军方意识到轰炸机的重要性并开始归划国产第一代轰炸机。解放军曾打算获取苏联授权组装生产伊尔-28,但在1959年中苏关系恶化后,只好通过局部改进伊尔-28的设计,由哈尔滨飞机制造厂自行仿制生产,代号为轰-5(H-5)。
埃及伊尔-28画轰-5于1963年1月开始研制,1966年9月25日,首架轰-5在哈尔滨试飞成功。1967年4月,轰-5进入量产,随后装备部队。1984年停产。采用了两台涡喷-5甲型涡喷发动机,该发动机是歼-5使用的涡喷-5的改型,单台推力26.48千牛(2700千克)。苏联空军的伊尔-28最初使用BK-1A离心式涡喷发动机,单台推力2700千克。苏空军还在伊尔-28机身两侧加装固体燃料火箭助推器,以增加起飞推力,但中国空军的轰-5未见安装相关设备。
主要设备包括轰炸雷达、自动领航仪、敌我识别器及各种通讯导航设备等。炸弹舱在机身中部,正常载弹量1000千克,最大载弹量3000千克。机头一门固定航炮,机尾炮塔有两门活动航炮。轰-5在IL-28的基础上更改量达40%,主要更改是:
1、将苏联原机两半扣合的结构改为普通结构,减重110千克。
伊尔-28埃及改型2、机载设备则尽量与当时同期仿制的新型轰-6轰炸机通用,如采用轰-6的尾炮塔,引起了机尾结构的一些变化(经查证,轰-5很可能长期使用着原装进口的苏联尾炮塔。直到1984年,上级计划以轰-6的PX-1炮塔为基础为轰-5研制国产PX-2型炮塔,但因轰-5早已停止生产,而PX-1炮塔又与之相似,因此取消了PX-2研制计划。)
经过这些修改,轰-5的战术技术性能有了一定的提升,尤其是雷达探测距离加大,新瞄准具扩大了瞄准角和观测角,轰炸精度和敌我识别能力也提高很大;新炮塔系统电气操纵随动性好,备弹量增加,射速大、射程远。
轰-5机组包括3名乘员,领航员舱在机头,驾驶员在其身后气泡形驾驶舱内。机尾有与前方不连通的通信射击员舱。炸弹舱内携带4枚500千克或12枚250千克炸弹。中国空军轰-5没有实际装载核武器,这与中国尚无法研制小型核武器有关。轰-5机翼下还有8个挂架,可挂火箭弹或炸弹。机头机尾各装两门23mm机炮,总备弹量为650发。
装备国家
伊尔-28装备各国示意图中国:苏联向中国出口的首批60架伊尔-28轰炸机于1952年10月在齐齐哈尔交付。至1956年,对中国出口171架。曾参加了中国的空投核武器爆炸试验。中国的仿制型号轰-5于1963年开始仿制,1966年首飞,1967年量产,1984年停产。伊尔-28/轰-5在中国的各种改型有照相侦察机、电子侦察机、电子干扰机、鱼雷机、教练机(轰运教-5)、投放照明弹引导歼击机的照明机。轰-5甲核弹投放机的改装代号"2152工程",1968年完成。中国于1971年起分两批向罗马尼亚出口了12架轰-5,后来又出口了2架轰教-5教练机。
伊拉克伊尔-28埃及:空军是伊尔-28最早的顾客之一。由于该机带来的巨大威胁,以色列空军在苏伊士运河危机、六天战争和赎罪日战争中均将其当作了攻击的优先目标。
古巴:苏联共向古巴送去了42架伊尔-28N,但在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后由赫鲁晓夫下令又将这些飞机撤回了国内。
尼日利亚:空军从埃及空军那里得到了四架二手的伊尔-28,随即又从苏联那里得到了两架同类型飞机,这批飞机在内战期间参与了战斗。
也门:内战中同样可以看到伊尔-28的身影。
波兰伊尔-28朝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也是轰-5的使用者。中国生产的型号中主要包括轰-5基本型(轰炸机),轰教-5教练机和轰侦-5侦察机,以及较后开发的轰电-5型电子对抗飞机。
阿富汗:阿富汗空军在1957年从苏联得到了54架伊尔-28,包括四架Il-28U教练机。1994年以后,只有教练机还在使用。
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空军使用过十一架伊尔-28/轰-5飞机。1957年,该国从苏联得到了一架伊尔-28,但在1971年,该机作为交换条件的一部分被移交给中国以换取十架中国生产的轰-5。
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空军使用的该型号飞机中包括了苏联制造的伊尔-28和伊尔-28U以及捷克Avia公司生产的B-228和CB-228。
捷克斯洛伐克伊尔-28东德:民主德国空军主要将伊尔-28用作拖靶飞机或引擎试验平台曾经装备伊尔-28轰炸机的国家还有:阿尔及利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印尼、伊拉克、摩洛哥、也门、尼日利亚、波兰、索马里、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叙利亚、越南等国家。
苏联:从50年代起,苏联空军,苏联海军和苏联海军航空兵先后使用了超过1500架伊尔-28,其中一部分直到八十年代还留在作战序列中。除了军用外,还有一小部分伊尔-28被改造成邮政飞机交给苏联民航使用。
芬兰装备
芬兰空军伊尔-28R1960年芬兰接收了4架伊尔-28S,其中编号NH-1的首架伊尔-28S为轰炸改进型,剩余3架为侦察型号伊尔-28R。由于芬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战后的巴黎和平条约禁止芬兰使用"任何具有炸弹舱的轰炸机"和"拥有任何的轰炸机中队",因此这些伊尔-28只能归属到运输机中队。伊尔-28也仅能从事航拍、海事监测、污染监控的工作。虽然受到了种种限制,但伊尔-28恰好满足了芬兰空军的需求,且表现十分出色。1981年当伊尔-28开始退役的时候,芬兰空军甚至还难以找到合适的后继机型。退役后的编号NH-4的伊尔-28R存放在Keski-Suomen博物馆。
西方IL-28
1965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空八师廿二大队(团)的飞行员李显斌驾驶的一架编号为0195的IL-28从杭州笕桥机场起飞后叛逃到台湾,降落于桃园军用机场。降落过程中飞机的鼻轮折断,原因有可能是天雨跑道湿滑导致飞机落地失控或李显斌降落时因紧张而操作失误,但也有一说是李显斌故意摔坏鼻轮使得飞机无法起飞,以向国民党守军表明投诚的意向。这是冷战期间西方阵营得到的第一架完整的IL-28。
同档次飞机
B-57轰炸机/“堪培拉”英国双发轻型喷气轰炸机,2006年6月23日从英国皇家空军退役
B-45“龙卷风”双发轻型喷气轰炸机
“秃鹫”法国双发轻型喷气轰炸机
图-14双发轻型喷气轰炸机
总体评价
罗马尼亚伊尔-28伊尔-28轰炸机是苏联空军、海军在20世纪50~70年代曾大量使用,并援助过许多国家和出口到多国的冷战时期著名机种。该机经过改装可执行核打击任务。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被迫从古巴撤走所有攻击性导弹的同时,也撤走了当时正在古巴组装的伊尔-28轰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