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阳新县是全国闻名的“烈士县”,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阳新一中的前身可追溯到1910年创办的兴国州中学堂,有着百年的办学历史。百年老校几迁校址,历经沧桑,数易其名。
跨入新世纪以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该校艰苦创业,知难而进,跨越发展,不断创新。高考质量、“软硬件”建设、师资引进、学生管理、校园整治、办学声誉诸方面都有了新突破,是鄂东南基础教育领域一颗璀璨的明珠。
历史沿革
阳新一中是阳新县唯一一所经省教育厅批准的首批省级重点中学,阳新县唯一的市级示范高中,阳新县唯一一所全县择优录取的高级中学。在黄石地区与黄石二中、大冶一中鼎足而立是阳新县基础教育的龙头,是阳新县教育的名片,在黄石建市6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被评为“黄石文化名片”。[2]百年老校几迁校址,历经沧桑,数易其名,1952年正式命名为阳新县第一中学,1989年搬迁至最新校址——阳新县阳新大道竹林湖畔,薪火相传,风雨兼程;春华秋实,誉满荆楚,学校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而又灿烂辉煌的办学之路,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革命和建设人才,在阳新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办学特色
阳新县第一中学教学楼2000年秋,阳新县委、县政府组成了阳新一中新的领导班子,被任命为校长、党总支书记的程时海同志是一名在阳新教育战线摸爬滚打了三十多个春秋的“老兵”,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湖北省优秀校长”、“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阳新县第一中学教学楼上任伊始就恢复了教代会,明确提出了“质量立校、科研强校、改革兴校、严谨治校”的办学思路;明确提出了“实施‘三立’工程,让金凤凰练就健美的翅膀,让老区的孩子成群结队地上重点大学”的办学理念;制订了学校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创“省级示范学校”的办学目标。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阳新一中从此步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
作为办学理念重要内容的“三立”工程是阳新一中构建有自身特色的教育体系的有益探索与实践。这一工程包括两大部分:一是面向全体教职工的“三立”工程部分,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三立”教育部分。“立德,立志,立法”是其核心概念,师生同步实践,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立德”就学生而言,就是要求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大德和培养“诚信为本”的美德;就教师而言就是要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实现由“经师”向“人师”的转换;“立志”就学生而言就是要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立志“成人成才”的远大志向,要力争对社会有较大的贡献;就教师而言就是要立志成为“名师”,实现由“教学匠”向“教育家”的升华。“立法”就是要求学生树立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求的“学习观”,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就教师而言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观”,探求科学的教学方法,实现由“灌输式”向“互动式”转变。这一理念的特点,强调“师生同步”,“三立”结合,落脚到“打造名师,培育英才”,“让更多老区子女上重点大学”,“让金凤凰练就健美的翅膀”。这一工程作为一项科研课题提出后得到了华中师范大学、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有关教授、专家的充分肯定。多年来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效果使阳新一中形成了教学相长,师生同步发展,教师争当名师,学生争上重点的良好氛围,有效地促进师生个性形成和学校可持续发展。
师资队伍
“三立”工程的实施,使“立志”让更多的老区学子走进高等学府,成为一中教师的自觉行动。在一中无论是白发苍苍的教坛宿将,还是年富力强的中年骨干,无论是初为人师的青年教师,还是富有干劲的后起之秀,都深深懂得一中的发展与教师的顽强拼搏息息相关的道理。回首新世纪以来的四届教学与备考,几多磨砺,几多艰辛,几多汗水,几多收获,历历在目,至今在阳新老区人民的心中,在一中莘莘学子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
年近花甲的程茂发老师在批改作文时突发脑溢血,幸亏抢救及时,才保住了生命,出院后他虽不能上课,但仍到教师里去辅导,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安心走进考场。中青年教师李相政老师患阑尾炎住院手术,未等刀口痊愈就上讲台。物理老师张丹阳摔断了两根肋骨也不声张,不请假、不休息,坚持上课。数学老师费晓华、李朝栗喉部动手术不能发声,就通过书写辅导学生,坚持下班。语文老师胡家朗肚子疼了三天都未休息,直到第四天疼得不能站立了,才去医院动了两次手术。同济医院的医生问明了原因后感慨地说:“你们不是拼搏,而是拼命!”
顽强拼搏
我校荣获2012届高考教学质量提高奖第一名富有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精神是一中教师的一个突出特点,功底扎实,教学精湛是这支一流教师队伍又一个特征。2005年,阳新一中有在职教职工298名,有258名专任教师,其中特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88人,全国优秀教师8人,省、市学术带头人5人。2003年湖北省优质课竞赛代表黄石地区参赛的英语、语文学科唯一的一名选手均出自阳新一中,并双双取得优异成绩。2004年该校语文教师陈绪义在全国语文优质课竞赛中荣获一等奖。为阳新老区,为黄石,为湖北争得了荣誉。
管理模式
阳新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阳新一中的学生不少来自经济困难的家庭。但自2001年以来,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他们不仅完成了学业,而且绝大多数考入了重点大学。新千年以来,考入北大、清华的陈兆华、陈欢、明李雳、蔡兆强、何民富、徐海峰、柯江华、刘志强、熊青、苏文天、李儒煌、汪涵炜、李相勤、柯曦宇等同学绝大多数出自贫困家庭。这是该校坚持“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管理模式带来的丰硕成果。尽管学校一直是负债运行且建设任务十分繁重,但从2000年秋开始,该校校长程时海同志就提出由学校自筹资金设立“阳新一中振华奖助学金”,每年拿出26万元,奖助品学兼优,家庭特困学生。这在黄石市是唯一的。截至2005年共发放奖助学金100多万元,惠及近千名学子,为特困生解除了后顾之忧,激发了老区学子奋发向上的动力,赢得了老区人民的广泛赞誉,树立了良好的教育形象。
不仅如此,阳新一中还在“环境育人”上下功夫,努力为老区孩子创造一个优美清洁、奋发向上,既有老区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校园环境。一是加大对校园硬化、绿化、美化力度,自力更生,因地制宜,修建了亭台楼阁、主题雕塑,种上了草坪,植以竹木,配上石桌石凳石椅,优化育人环境;二是加大投入,启动并加快扩建工程步伐,新建了1.1万平米有66个教室、12个办公室电教室的教学大楼和可容纳6000名师生同时进餐的现代化食堂;同时,阳新一中还勒紧裤带,自筹资金新建了高标准理化生实验室,完善了教学生活设施,让老区人民的子女拥有优质高中资源;三是营造奋发向上的德育氛围。在校园内适当的位置书写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建设20字纲要”、办学思路、校训和素质格言,在教学大楼走廊挂起了名人画像、格言警句。在适当的时期,如新生入学之初,具有传统教育意义的节日由校长参加或主持开展“爱我阳新,爱我家乡”主题演讲比赛,“九·一八”勿忘国耻讲座,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老区的爱国教育资源优势,拓宽了学生的教育渠道,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高考成绩
概述
新世纪以来,阳新一中在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实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质量立校”明确了办学理念,把让老区人民的子女成群结队上大学作为践行“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全校师生团结拼搏,高考成绩年年跨上新台阶。
硕果累累
2001年高考上省线913人,比2000年增加300人,600分以上人数翻一番,3人被北大、清华录取。2002年,阳新一中高考创下了上省线、上重点和上清华、北大“三超历史”的骄人成绩,上省线1363人,上北大、清华4人,其中柯江华夺得黄石市理科应届生状元桂冠。2003年高考再创辉煌,上省线1848人,上本科1048人,上重点354人,上北大、清华3人,中国科技大学3人。2004年高考续写新篇章,上本科1548人,上重点364人,上北大1人,保持了年年有人上北大的纪录。
杰出校友
王平
开国上将王平解放前阳新中学学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三师教导队政委、二十七军政委。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政治部组织科长,中共晋察冀委书记、冀中军区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北岳军区司令、察哈尔军区司令;解放后任华北军区副参谋长;1953年赴朝鲜战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委。抗美援朝胜利回国时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高度评价。此后历任解放军军事学院政委、炮兵政委、武汉军区政委、总后勤部政委、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中顾委常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贾亦斌
民革中央副主席贾亦斌解放前阳新中学学生。陆军大学第七期毕业。1930年加入国民党部队,参加了抗日战争,任少校营长,出身入死,多次负伤。1943年考入国民党陆军大学,毕业后在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任职。1949年率部起义,在沪宁杭敌人心脏打响了起义枪声,历尽艰险,策应解放军解放上海,为新中国的诞生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解放后历任中央对台工作委员会主任、政协全国统一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
周理钟
1937年就读于旧制阳新中学。1938年日寇入侵县城沦陷迁居巴东后,考入国立重庆政治大学,1949年去台湾,先后在台湾大学从事国文、会计、统计学研究,后任高雄财政厅长官。退休后心系家乡教育事业,与妻子柯士贤女士以父亲周绍全、岳父柯履丰的名字创立“全丰奖学金”,奖励阳新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
熊达
解放前阳新中学毕业后考入湖北革命大学。先后担任《湖北日报》记者、编辑,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部主任,武汉大学中文系写作研究室主任,中国新闻社香港分社海外部主任,香港中国通讯社高级编辑,香港亚洲文化有限公司总编辑。现任香港作家联会永远会员,香港政治经济文化学会顾问,是我国资深的新闻工作者、诗人、时事评论员,在海内外发表了大量作品。
王贤田
1963年阳新一中毕业考入黄冈师范。毕业后在三溪中学任教,先后担任教导主任、教育组长、公社副主任、区长、乡党委书记、粮食局长、民政局长、县长助理。当选九、十届省人大代表。他爱岗敬业、勤政为民、无私奉献。其事迹被《人民日报》《湖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曾赴北京人民大会堂及有关省市作巡回报告。受到江泽民、胡锦涛、李鹏、朱容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98年被评为“全国十佳人民满意公务员”2002年获全国“孺子牛奖”、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发出了《关于开展向王贤田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郑传寅
阳新一中1965毕业考入武汉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人文学院艺术系主任等职。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及中国戏剧文化教学研究。是武汉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戏剧影视文学”两个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省科研项目多个。出版专著四十部,获国家、省级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十余项。主要学术职位有: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戏剧学会副会长、武汉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严干新
心脏电生理专家严干新1974年阳新一中毕业考入咸宁医学院,毕业后考入河南医科大学研究生。再先后考入瑞士伯尔尼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获心内科博士学位。现任美国wainlinehealthr心脏中心基础研究院主任并兼任该中心主治医生。同时担任多个国际知名医学杂志审稿和多个跨国制药集团技术顾问及美国心脏学会专业委员。他的心电生理研究成果被写入美国医科大学教材,成为心脏科医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他被美国心脏学界称为心脏电生理领域的巨人。
徐鲁
1979年阳新一中毕业考入武汉师范学院咸宁分院中文系。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先后出版散文集20余部,长篇小说3部,还发表了大量的诗歌、儿童文学作品。其作品先后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湖北文学奖”、“湖北省文艺明星奖”等多项奖项。是全国颇有影响的儿童文学作家、诗人、散文作家。现任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邓悠平
于1979年在阳新一中刚读完高一就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科技大少年班,毕业后赴美国留学获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微软公司、IBM公司任职。
袁智强
1966年1月出生于阳新县富池镇袁广村。1984年从阳新一中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工程专业。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学生辅导员,学院团委书记,学校将军路校区办公室主任等。现担任航空宇航学院党委副书记。
刘志刚
海军大校刘志刚1987年阳新一中毕业考入浙江大学,1991年大学毕业投身国防,先后在海军舰艇学院、浙江大学继续学习,获硕士学位,海军大校军衔。毕业后担任海军第四工程处工程师、连云港舰副舰长、铜陵舰艇长。2003年起担任海军吨位最大级别最高的导弹护卫舰艇长。先后荣获个人三等功二次,二等功一次,被评为全军优秀地方大学生干部,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海军优秀舰长,模范共产党员。
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辽宁”号航空母舰副舰长。
王坚
著名华人企业家王坚1988年阳新一中毕业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1992年大学毕业先后在中科院物理、NEC,朗讯科技等单位从事科研及技术工作,1997年赴美攻读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博士,2001年学成毕业进入美国朗讯科技,从事科技研发。2002年在美国独自创办NETVIEWSOUTIONS公司,任总裁。几年内拥有多家美国知名网站,2006年回国投资创办了武汉中频科技有限公司,同时收购了湖北博亚钢琴厂,任董事长。
刘义
1988年阳新一中毕业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先后获武汉大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任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英国做高级访问学者,在中科院水生所做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科研成果突出,已发表论文200余篇,合作出著5部,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项目4项,还兼任湖北省青年科协会长,湖北省化工学会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评审专家、国家留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等学术职位。
唐晓东
1989年阳新一中毕业,美国德克萨斯州ATM大学博士,美国国家实验室博士后,现任美国圣母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琛
女,1990年阳新一中毕业,以文科第一名考入武汉大学新闻系。1994年毕业到深圳商报社任记者,1999年考入英国利兹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获MBA学位。2001年学成回国,先后在深圳风险投资公司、深圳证券公司从事国际业务。2005年创办亿程科技公司,任董事长。
杨帆
1992年阳新一中毕业.考取武汉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武大毕业后获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硕士学位,专业方向凝聚态理论;后又获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博士学位,专业方向高温超导机制研究;此后在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专业方向仍为高温超导机制。
2004年至今在北京理工大学物理系任教,并继续从事高温超导方面的研究。在国际《SCI检索》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三篇发表在美国权威杂志《物理评论》上。
发展态势
创新月成果
21世纪的开头四年是阳新一中走出低谷,迅猛发展的四年,是艰苦创业,不断创新的四年。一中人凭着骄人的成绩赢得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赢得了阳新人民的信任,赢得了学生家长的赞誉,还赢得了竞争对手的尊重。
科研强校
坚持“科研强校”:2001年阳新一中被评为“湖北省教改实验学校”,2002年被评为“湖北省教改名校”。
改革兴校
坚持“改革兴校”:一是师资建设走出了新路子。一手抓科研,抓教师的业务水平,鼓励教学创新,一手抓师德师风建设,弘扬奉献精神。同时,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改变原来从乡镇学校调人的做法,提高教师起点,花大力气到大学毕业生供需会上招聘优秀本科毕业生。这四年里,从高校择优录取了近70名优秀本科生,为一中的师资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二是推行竞争机制。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班主任竞争上岗,在用人制度上进行了创新。
严谨治校
坚持“严谨治校”,强化岗位管理,规范教师行为,注重教师自我教育和岗位训练。依据《黄石市教师行为规范十不准》规范教师自己的行为。同时加强监督,开展自评、互评、学生评、年级评、处室评的师德评估,评选出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作者,园丁新秀并加以表彰,使阳新一中涌现出了一批让老区人民信任的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师德高尚的骨干教师。
学校地址
湖北省阳新县兴国镇阳新大道旁 邮编:43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