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埃及鸻是一种相当敦实的中型涉禽,大小跟鸽子差不多,体长22厘米,翼展47-51厘米,体重80-92克。体羽主要是黑、白、灰、浅黄4种颜色的羽毛组成,远远望去,特别醒目。头部有白色宽带,眼睛有一块面积很大的黑三角,翅膀灰蓝色,多数上体灰蓝色,有黑色胸带,喉、颈、胸、腹和下体的其余部分是白色或橙色。很容易立即识别。在飞行中,可以看到明亮的白色的翅膀,黑色宽带为一体接近边界处逐渐减退并从中间穿过。尾羽被厚厚的白色羽毛。眼先被羽;嘴细而直,较短;翅形尖,第1枚初级飞羽较第2枚长。颈和脚均较长,胫的下部裸出;趾间蹼不发达,后趾小,位置亦较他趾稍高。雏鸟为早成性。雌雄鸟相似。
产地生境
埃及鸻曾经是很常见,并沿着其失踪多年的尼罗河生活。已经高度分散在热带非洲,呈碎片化小群分布,从撒哈拉以南、冈比亚,直到厄立特里亚。埃及鸻流连于湿地,主要在河流沿岸,树木繁茂的地方。喜欢靠近河岸人类住区定居。在繁殖季节,几乎遍布沙洲和河流中的岛屿。
生活习性
成对或集小群活动,很少超过20只。惧怕人类,虽然常在人类居住的房屋周边活动,但保持安全距离。主食蠕虫、昆虫或其他水生动物,也吃植物。多在地面营巢。栖息于水边、沿岸或内陆。性怯懦,但善于活动。大多为候鸟。埃及鸻 的叫声通常调由一系列河流水声组成,高音和粗糙,有时“tchirk-tchirk-tchirk”,有时吱吱并喋喋不休结合而成。也可以发出“whiieup”的柔和声音。
分布范围
原产地:安哥拉、贝宁、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冈比亚、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利比里亚、马里、毛里塔尼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塞拉利昂、南苏丹、苏丹、多哥、乌干达。
游荡:布隆迪、埃及、肯尼亚、利比亚。
繁殖方式
一夫一妻制,集群或孤立筑巢,领域意识强,会采取积极的守护行为。筑巢区一般建在一个布满碎石的小岛上,巢被简单地在地刮出一个小凹陷,用泥土或沙子略为平整。没有任何遮蔽,暴露在阳光直射下。每窝产1-4枚土黄色斑驳的卵,产卵结束后即开始孵化。这一个是非常特殊的物种,雌雄交替上窝轮流孵化。如果其中一个伴侣是没有识别弃巢而去,它会用喙将卵埋在沙中。孵卵的成鸟会定期每隔几分钟滋润腹部的羽毛,以调节和控制育雏的温度,避免正午的高温煮熟鸟卵。在夜间会部分覆盖。雏鸟早成性,孵化后不久就会自己行走觅食。然而,父母仍会保护它们,如果遇到危险或双亲外出短暂不回,在这种情况下,它们会躲藏在小沙堆下保持不动以求保护。他们定期在父母弄湿的腹部羽毛下降温。有时,在极热的情况下,它们会被反刍灌水。亚成鸟会游泳,也能保持一定时间,但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宁愿留在它们的岛屿的土地上,直到适合飞行。
亚种分化
单一物种,无亚种。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