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投诉联系我们 手机版 热门标签 摩特网
您的位置:摩特网 > 禽白血病 病原 流行病学 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

禽白血病 病原 流行病学 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

2023-08-02 10:16 禽白血病

禽白血病  病原 流行病学 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

禽白血病 病原 流行病学 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

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

禽白血病是由禽C型反录病毒群的病毒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主要是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其次是成红细胞性白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此外还可引起骨髓细胞瘤、结缔组织瘤、上皮肿瘤、内皮肿瘤等。大多数肿瘤侵害造血系统,少数侵害其他组织。

传染性

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

病鸡和带毒鸡

西医学名

禽白血病

主要病因

禽C型反录病毒群的病毒

对象

病死率

5%~6%

病原

禽白血病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科禽C型反转录病毒群,俗称禽C型肿瘤病毒。禽白血病病毒与肉瘤病毒紧密相关,常统称为禽白血病/肉瘤病毒。根据细胞感染范围、干扰谱和囊膜抗原,可将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进一步区分为A至G七个亚群。各亚群的囊膜抗原有所不同,因而可以通过中和试验作为区分亚群的手段之一。

淋巴白血病病毒(LLV)缺乏转化基因,致瘤速度慢,需3个月以上。而成髓细胞白血病病毒(AMV)、成红细胞白血病病毒(AEV)和肉瘤病毒等,因带有特异的肿瘤基因,引起肿瘤转化迅速,在几天至几周内即可形成肿瘤。

该群病毒在形态上是典型的C型肿瘤病毒,内部直径35-45nm的电子密度大的核心,外面是中层膜和外层膜,整个病毒粒子直径80—120nm,平均为90nm。病毒RNA基因组的结构基因顺序从5’端到3’端为gag—pol—env,分别编码群特异(gs)抗原、依赖RNA的DNA聚合酶(反转录酶)和囊膜糖蛋白。

肉瘤病毒等急性转化病毒还含有与致瘤转化有关的顺序,如肉瘤病毒的结构基因为gag—pol—env—src。结构基因的两侧为与病毒RNA复制和基因表达有关的长末端重复(LTR)顺序。gag基因编码至少4种非糖基化蛋白质,P27,P19,P12和P15,其中P27是主要的群特异性(gs)抗原。

禽白血病病毒的多数毒株能在11—12日龄鸡胚中良好生长,可在绒毛尿囊膜产生增生性痘斑。腹腔或其他途径接种1-14日龄易感雏鸡,可引起鸡发病。禽白血病毒可在鸡胚或成纤维细胞培养物内增殖,通常不产生细胞病变,但用同一群肉瘤病毒攻击时,可抑制肉瘤病毒的繁殖及细胞病变,常用此种方法确定病毒群(称抵抗力诱发因子试验)。

肉瘤病毒经鸡胚卵黄囊或绒毛尿囊膜接种,均可在绒毛尿囊膜上形成增生性痘斑,在易感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物内能良好生长,可使细胞变圆、空泡化,病灶内细胞呈多层堆集。白血病/肉瘤病毒对脂溶剂和去污剂敏感,对热的抵抗力弱。病毒材料需保存在-60℃以下,在-20℃很快失活。该群病毒态pH5-9之间稳定。

流行病学

本病在自然情况下只有鸡能感染。Rous肉瘤病毒宿主范围最广,人工接种在野鸡、珍珠鸡、鸽、鹌鹑、火鸡和鹧鸪也可引起肿瘤。不同品种或品系的鸡对病毒感染和肿瘤发生的抵抗力差异很大。母鸡的易感性比公鸡高,多发生在18周龄以上的鸡,呈慢性经过,病死率为5%~6%。

传染源

动物传染

传染源是病鸡和带毒鸡。有病毒血症的母鸡,其整个生殖系统都有病毒繁殖,以输卵管的病毒浓度最高,特别是蛋白分泌部,因此其产出的鸡蛋常带毒,孵出的雏鸡也带毒。这种先天性感染的雏鸡常有免疫耐受现象,它不产生抗肿瘤病毒抗体,长期带毒排毒,成为重要传染源。

后天接触感染的雏鸡带毒排毒现象与接触感染时雏鸡的年龄有很大关系。雏鸡在2周龄以内感染这种病毒,发病率和感染率很高,残存母鸡产下的蛋带毒率也很高。4~8周龄雏鸡感染后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降低,其产下的蛋也不带毒。10周龄以上的鸡感染后不发病,产下的蛋也不带毒。

自然传染

在自然条件下,本病主要以垂直传播方式进行传播,也可水平传播,但比较缓慢,多数情况下接触传播被认为是不重要的。本病的感染虽很广泛,但临床病例的发生率相当低,一般多为散发。饲料中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失调等因素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流行特点

自然情况下感染鸡、鹌鹑、鹧鸪等,母鸡比公鸡易感,通常4~10月龄的鸡发病多,即在性成熟或即将性成熟的鸡群,呈渐进性发病;不同品种的鸡其易感性差异很大,AA鸡和艾维茵鸡易感性高、罗斯鸡、新布罗鸡和京白鸡易感性较低。

本病经接触水平传播,通过蛋垂直传播是主要形式。感染母鸡经蛋排毒给鸡胚,18月龄的蛋鸡排毒率最高,使初生雏鸡感染,让其终身带毒,增加该病的危害性和复杂性。

应激因素有患寄生虫病、饲料中缺乏维生素、管理不良等都可促使本病发生。冬春多散发。发病率低,病死率5~6%。

症状和病理变化

禽白血病由于感染的毒株不同,症状和病理特征不同。

1.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最常见的一种病型。在14周龄以下的鸡极为少见,至14周龄以后开始发病,在性成熟期发病率最高。病鸡精神萎顿,全身衰弱,进行性消瘦和贫血,鸡冠、肉髯苍白,皱缩,偶见发绀。病鸡食欲减少或废绝,腹泻,产蛋停止。腹部常明显膨大,用手按压可摸到肿大的肝脏,最后病鸡衰竭死亡。

剖检可见肿瘤主要发生于肝、脾、肾、法氏囊,也可侵害心肌、性腺、骨髓、肠系膜和肺。肿瘤呈结节形或弥漫形,灰白色到淡黄白色,大小不一,切面均匀一致,很少有坏死灶。组织学检查,见所有肿瘤组织都是灶性和多中心性的,由成淋巴细胞(淋巴母细胞)组成,全部处于原始发育阶段。

2.成红细胞性白血病此病比较少见。通常发生于6周龄以上的高产鸡。临床上分为两种病型:即增生型和贫血型。增生型较常见,主要特征是血液中存在大量的成红细胞,贫血型在血液中仅有少量未成熟细胞。两种病型的早期症状为全身衰弱,嗜睡,鸡冠稍苍白或发绀。病鸡消瘦、下痢。病程从12d到几个月。

剖检时见两种病型都表现全身性贫血,皮下、肌肉和内脏有点状出血。增生型的特征性肉眼病变是肝、脾、肾呈弥漫性肿大,呈樱桃红色到暗红色,有的剖面可见灰白色肿瘤结节。贫血型病鸡的内脏常萎缩,尤以脾为甚,骨髓色淡呈胶冻样。检查外周血液,红细胞显着减少,血红蛋白量下降。增生型病鸡出现大量的成红细胞,约占全部红细胞的90%~95%。

3.成髓细胞性白血病此型很少自然发生。其临床表现为嗜睡,贫血,消瘦,毛囊出血,病程比成红细胞性白血病长。剖检时见骨髓坚实,呈红灰色至灰色。在肝脏偶然也见于其他内脏发生灰色弥散性肿瘤环节。组织学检查见大量成髓细胞于血管内外积聚。外周血液中常出现大量的成髓细胞,其总数可占全部血组织的75%。

4.骨髓细胞瘤病此型自然病例极少见。其全身症状与成髓细胞性白血病相似。由于骨髓细胞的生长,头部、胸部和跗骨异常突起。这些肿瘤很特别地突出于骨的表面,多见于肋骨与肋软骨连接处、胸骨后部、下颌骨以及鼻腔的软骨上。骨髓细胞瘤呈淡黄色、柔软脆弱或呈干酪状,呈弥散或结节状,且多两侧对称。

5.骨硬化病在骨干或骨干长骨端区存在有均一的或不规则的增厚。晚期病鸡的骨呈特征性的“长靴样”外观。病鸡发育不良、苍白、行走拘谨或跛行。

6.其他如血管瘤、肾瘤、肾胚细胞瘤、肝癌和结缔组织瘤等,自然病例均极少见。

诊断

实际诊断中常根据血液学检查和病理学特征结合病原和抗体的检查来确诊。成红细胞性白血病在外周血液、肝及骨髓涂片,可见大量的成红细胞,肝和骨髓呈樱桃红色。成髓细胞性白血病在血管内外均有成髓细胞积聚,肝呈淡红色,骨髓呈白色。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应注意与马立克氏病鉴别(详见马立克氏病)。但病原的分离和抗体的检测是建立无白血病鸡群的重要手段。

剖检特征

肝、脾、肾、卵巢和法氏囊等器官有淋巴瘤,病变呈白色到灰白色,有弥漫性或局灶性。血淤凝固不全,皮下毛囊部或广泛出血。

实验室诊断

白血病的特征性肿瘤为B细胞,可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肿瘤细胞中的NDA的白血病病毒前病毒DNA,它非靠近Cmyc基因。白血病的诊断主要有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报道的半微量补体稀释法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琼脂扩散试验(AGP)。谈建明(1989年)推荐的葡萄球菌A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PA-ELISA)检验禽白血病,该法最敏感。

可用ALV感染鸡的血浆,经离心,加50%硫酸铵沉淀后,经吐温80和乙醚裂解,能获得禽白血病病毒君特异性(gs)良好的抗原,可有效而满足地用于各种检测方法。

防制要点

禽白血病在临床上感染率很高且危害严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合适的疫苗和有效的药物加以对抗,雏鸡又易出现免疫耐受,对疫苗不产生免疫应答,故只能被动地进行预防。生产上采取的综合预防措施主要有如下几条:重视种群净化种群净化工作主要在原种场进行。

种鸡在8周龄和18周龄~22周龄时,用阴道拭子采集原料检查抗原,在22周龄~24周龄时,检查是否有病毒血症,同时检测蛋清、雏鸡胎粪中的抗原,阳性种鸡、种蛋和种雏全部淘汰,选择试验阴性母鸡的受精蛋进行孵化,要求在隔离条件下出雏饲养。

搞好日常免疫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病、呼肠孤病毒病、球虫病等疾病,都能引起免疫抑制,降低机体对禽白血病病毒的抵抗力,容易引发禽白血病。因此,生产上一定要重视这些疾病的免疫工作,及时注射疫苗或投喂预防性药物。

加强饲养管理饲料中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失调等因素都可促进禽白血病的发生。饲料原料应良好无污染,饲料保存合理,防止霉败变质;适当提高幼鸡饲料中粗蛋白的含量,为种鸡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不良应激会造成免疫功能下降,在断喙、转群、饲料转换和免疫接种期间,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加喂多维素、电解质等,尽可能地降低鸡的应激反应。为避免交叉传染,应实行公母分群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种蛋及雏鸡必须来自无禽白血病的鸡场。

禽场严格消毒禽白血病病毒的抵抗力不强,尤其不耐高温,50℃经8分钟或60℃经42秒钟即可迅速失去活性,病毒对脂溶剂和去污剂敏感。日常饲养管理要突出消毒环节,经常进行喷雾,及时处理粪便,这是切断禽白血病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

使用免疫增强剂黄芪多糖、香菇多糖、人参多糖、党参多糖、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鸡转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都可以作为免疫增强剂,用于预防禽白血病。另外,将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如板蓝根、穿心莲、大青叶、鱼腥草、黄连、金银花、龙胆草等,用于鸡群的日常保健,也会提高机体抵抗禽白血病的能力。

参考资料

1.禽血管瘤·中国动物保健官网

阅读全文
以上是摩特网为你收集整理的禽白血病 病原 流行病学 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全部内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 2024 摩特网 motektv.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