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投诉联系我们 手机版 热门标签 摩特网
您的位置:摩特网 > 鲁滨逊漂流记 内容简介 创作背景 丹尼尔·笛福创作长篇小说

鲁滨逊漂流记 内容简介 创作背景 丹尼尔·笛福创作长篇小说

2023-07-30 17:16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 内容简介 创作背景 丹尼尔·笛福创作长篇小说

鲁滨逊漂流记 内容简介 创作背景 丹尼尔·笛福创作长篇小说

丹尼尔·笛福创作长篇小说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书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

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Robinson Crusoe)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的故事。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在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零19天后,最终得以返回故乡。  

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9月,一名叫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大西洋中,在荒岛上生活4年4个月之后,被伍兹·罗杰斯船长所救。笛福便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把自己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倾注在人物身上,并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文学加工,使“鲁滨逊”不仅成为当时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而且成为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该小说发表多年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于世界各地,并被多次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

作者

丹尼尔·笛福

书名

《鲁滨逊漂流记》

又名

《鲁滨孙漂流记》《绝岛漂流记》

原版名称

The life and strange surprising adventures

译者

萧羽

类别

国外名著长篇小说

出版时间

1719年4月25日

定价

青少年版10元 成人版22.8 元

字数

392000

英语书名

Robinson Crusoe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装帧

精装

开本

145mm*210mm

课文

小学六年级人教版 第十六课

内容简介

鲁滨逊·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体面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一心想去海外见识一番。他瞒着父母出海   ,到了伦敦,从那购买了一些假珠子、玩具等到非洲做生意。

第四次航海时,船在途中遇到风暴触礁,船上同伴全部遇难,唯有鲁滨逊幸存,只身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他用沉船的桅杆做了木筏,一次又一次地把船上的食物、衣服、枪支弹药等运到岸上,并在小山边搭起帐篷定居下来。接着他用削尖的木桩在帐篷周围围上栅栏,在帐篷后挖洞居住。他用简单的工具制作桌、椅等家具,猎野味为食,饮溪里的淡水,度过了最初遇到的困难。

他开始在岛上种植大麦和稻子,自制木臼、木杵、筛子,加工面粉,烘出了粗糙的面包。他捕捉并驯养野山羊,让其繁殖。他还制作陶器等等,保证了自己的生活需要。还在荒岛的另一端建了一个“乡间别墅”和一个养殖场。虽然这样,鲁滨逊一直没有放弃寻找离开孤岛的办法。他砍倒一棵大树,花了五六个月的时间做成了一只独木舟,但船实在太重,无法拖下海去,只好前功尽弃,重新另造一只小的船。鲁滨逊在岛上独自生活了15年后,一天,他发现岛边海岸上有一个脚印。不久,他又发现了人骨和生过火的痕迹,原来外岛的一群野人曾在这里举行过人肉宴。鲁滨逊惊愕万分。此后他便一直保持警惕,更加留心周围的事物。直到第24年,岛上又来了一群野人,带着被当成祭品,准备杀死并吃掉的野人俘虏。鲁滨逊发现后,救出了其中的一个。因为那一天是星期五,所以鲁滨逊把被救的俘虏取名为“星期五”。此后,“星期五”成了鲁滨逊忠实的仆人和朋友。接着,鲁滨逊带着“星期五”救出了一个西班牙人和“星期五”的父亲。不久有条英国船在岛附近停泊,船上水手叛乱,把船长等三人抛弃在岛上,鲁滨逊与“星期五”帮助船长制服了那帮叛乱水手,夺回了船只。他把那帮水手留在岛上,自己带着“星期五”和船长等离开荒岛回到英国。此时鲁滨逊已离家35年(在岛上住了28年)。他在英国结了婚,生了三个孩子。妻子死后,鲁滨逊又一次出海经商,路经他住过的荒岛,这时留在岛上的水手和西班牙人都已安家繁衍生息。鲁滨逊又送去一些新的移民,将岛上的土地分给他们,并留给他们各种日用必需品,满意地离开了小岛。  

创作背景

笛福生活的时代,正是英国资本主义开始大规模发展的年代。1702年,他发表《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讽刺政府的宗教政策,因而被捕,并被判处枷示三次。出狱后,从事编辑报刊,还写了不少政治、经济方面的小册子,因言论关系又曾三次被捕。1719年,笛福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这部小说是以亚历山大·赛尔柯克在荒岛上的真实经历为原型的。据当时英国杂志报导:1704年4月,赛尔柯克在海上叛变,被船长遗弃在距智利海岸900多公里的胡安一费尔南德斯群岛中的一个叫马萨捷尔的小岛上。4年零4个月后被航海家发现而获救。那时,赛尔柯克已忘记了人的语言,完全变成了一个野人。笛福受这件事的启发,构思了鲁滨逊的故事。但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笛福从自己对时代的观感和感受出发,以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冒险进取精神和18世纪的殖民精神塑造了鲁滨逊这一形象。  

人物介绍

鲁滨逊

17世纪中叶,鲁滨逊·克鲁索出生在英国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他本可以按照父亲的安排,依靠殷实的家产过一种平静而优裕的生活。然而。一心想外出闯荡的鲁滨逊却当上了充满惊险和刺激的水手,航行于波涛汹涌、危机四伏的大海上。后来遭遇船难而流落荒岛,英国流亡贵族鲁滨逊在极度与世隔绝的情况下,运用水手时代训练而来的地理方位标示、天象人文观测、日移与潮汐变化登计法等与奥妙的自然搏斗,同日,记录下自己的荒岛生涯,并随时等待时机逃离绝境。鲁滨逊在自制的日历星期五这一天,救下了食人族男孩星期五,星期五是被食人族作为祭祀的祭品带到荒岛上来的,无法再回到他的部族。随着两个人的朝夕相处,鲁滨逊面对一个与自己不同种族、宗教及文化的人,慢慢改变了自己,两人发展成亦父亦友的情谊。这份文明世界所缺少的友谊成为鲁滨逊后来经历20多年荒岛生活的精神支柱。  

星期五

星期五是一个野人,有一次在沙滩上差点被另一个部落的野人吃掉,但鲁滨逊最后救了他,正好当天是星期五,所以鲁滨逊就给他命名为“星期五”。也由于他们之间的真挚友谊他才得以存活下去,并回到了家乡。星期五是一个朴素、忠诚的朋友和智慧的勇者,他知恩图报,忠诚有责任心,适应能力强,他和鲁滨逊合作着施展不同的技能在岛上度过了许多年,星期五的到来让鲁滨逊圆了归家梦,自己则做了鲁滨逊的助手。星期五要求上进,很快就融入了文明人的生活,是个乐观,可爱的人。

作品鉴赏

主题分析

生存拼搏

作品之中的海岛其实就是作者心中的英格兰,在文艺复兴之前,英伦岛上的环境是那么的自由,那么的令人神往,而在工业出现之后,小岛的平静被打破,随之而来的是机器的突突声和人类的嘈杂声。所以除了鲁滨逊的不断进取的精神之外,此小说吸引读者的另一个因素就是海岛的自由环境——远离尘嚣,远离工业文明的独立空间。鲁滨逊在海岛上的经历代表了人们心中的梦想——凭借自己的双手人们也能创造出自己理想中的人间乐园。  

作者不仅对鲁滨逊的冒险经历与磨难作了扣人心弦的描述,更重要的,还在于作者作为一个具有典型新兴资产阶级意识的作家,在作品中把人的勤劳、勇敢、智慧和创造才能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肯定了人的价值。他坚信,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有能力战胜困境、征服自然,并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  

殖民角度

在后殖民批评视阈中,殖民文学对域外世界的读解往往是通过殖民者、探险家等的身份进行叙述的,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鲁滨逊漂流记》以寓言的形式再现了英国早期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向海外扩张进行殖民开发、建构殖民帝国的过程,是一部欧洲殖民主义从事殖民实践的早期的帝国文本,其字里行间充满了殖民主义话语和浓厚的帝国意识和殖民意识。

《鲁滨逊漂流记》是适应西方历史文化发展新趋势而出现的经典文本,从人类的创造性劳动中,进一步看到了人的能力的巨大作用,从而弘扬人的聪慧与劳动创造能力,否定了上帝万能及其上帝创造一切的荒谬理论。作品通过鲁滨逊荒岛28年艰苦卓绝的经历,象征性地展示了人类发展的基本轨迹,从而提出了劳动创造历史的时代主题。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部历险小说,故事情节简单明了。然而,如果借用后殖民批评理论去解读,《鲁滨逊漂流记》就折射出了殖民主义的思想。这部小说的主角是一位典型的资产阶级殖民主义者,他定居在荒岛上,并且殖民着这片荒岛。他不但控制着整个荒岛、而且征服了他的同伴。这部小说呼唤殖民内容的研究,事实上从这部小说的每一个方面都能看出殖民主义倾向。

艺术特色

叙述角度

在笛福的概念中,小说中的第一人称的叙述人,都是历经种种罪恶,最终成为富人并进行忏悔的人。这种忏悔之意在鲁滨逊还没有离开荒岛时就已经出现了。在鲁滨逊孤独无助时,《圣经》是他信念的支撑,他也用圣经统治了星期五,因此他“有理由相信,我们俩人最终都能成为真正的悔罪人,我们能够在心灵的忏悔中获得安慰,悔过自新。”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来,是和他的宗教思想分不开的。

笛福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是因为第一人称的叙述能拉近读者与小说的距离。“笛福的小说叙事风格自然,不同于其他的小说和浪漫文学作家他叙述的故事具有真实性,当读者读起来的时候,令读者无法不相信有一个真实的人正在向读者讲述发生在他身上的真实故事。  

心理描写

在塑造主人公鲁滨逊的时候所用的一个很出色的手法就是心理描写。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描写展示了鲁滨逊的思想变化,也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他的性格特点。当鲁滨逊在海上遇难时,他认为“毫无疑问,我从此再也不会见到他们了”。仅这么一句话,却很准确地将鲁滨逊失去同伴后伤心、沉重的心情表现出来,同时也很好地烘托了他自感前途一片渺茫时的复杂心理。在写鲁滨逊开拓荒岛时,就写出了他前后从凄苦到快乐的心理变化。如“尽管我目前过着孤单寂寞的生活,但也许比生活在自由快乐的人世间更幸福”这句话充分的体现了鲁滨逊此时对孤岛的归属心理。而在“不速之客”这一篇章中,作者又用心理对比的手法,来衬托鲁滨逊的那种心理落差后的痛苦。这些心理的描写,细腻而深刻,都给读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小说还经常穿插一些人物的议论,比如“天不总是蓝的,水不总是清的,草不总是绿的,花不总是艳的,人生也不可能一帆风顺!”“花要凋落,草要枯黄,但春天又给它们生机。”之类的议论突出人物性格。

作品还重视人物性格的塑造、环境和人物心理的描写,还采用了很多日常生活用语,这些开辟了英国小说发展的新阶段。  

结构

小说的结构一目了然,思路非常清晰。全书以鲁滨逊冒险的经历作为线索展开,讲述他如何离家出走、逃脱海盗、流落孤岛,如何在孤岛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以及最后又是怎么样成为富翁、如何回到英国等等。这些情节用一条线的形式引出来,使小说的结构非常紧凑、清晰。同时,在清晰的思路下,故事情节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让读者的心情也跟着胆战心惊。既流畅又峰回路转的情节,正如一条潺潺的溪流般吸引着读者的眼球。比如写鲁滨逊在某一天,突然听到从海上传来了几声枪响。原来是一艘经过的船。他赶紧生起火来,传递信号。可是,那艘大船却在自己眼前触礁沉没了,获救的希望再次破灭,鲁滨逊又被重新抛入了孤独的痛苦之中。

这样的记叙方式在文中屡见不鲜,它扣住读者的心弦,让读者在峰回路转之中体会小说的精彩所在。  

作品影响

《鲁滨逊漂流记》是笛福的代表作,它的价值首先在于成功地塑造了鲁滨逊这个崭新的人物形象。他是资产阶级文学中最早的正面人物形象之一,以其坚强的意志、积极的进取精神压倒了因循守旧、委靡不振的贵族人物。  

《鲁滨逊漂流记》共分3卷,第1卷于1719年4月出版,到8月即重印了4次。同年出版了第2卷。1720年出版了第3卷。读者熟悉的是第一卷。到19世纪末,第1卷的不同版本已出版了近700版。  

作品评价

法国思想家卢梭:《鲁滨逊漂流记》虽并非一本名著,但却是对自然作了满意的论述。  

作者简介

丹尼尔·笛福(1660—1731)被誉为“英国与欧洲小说之父”。笛福生于伦敦一个油烛商家庭,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在从事商业的同时,他还从事政治活动,代表当时日益上升的资产阶级出版了大量的政治性小册子,并因此被捕。笛福直到晚年才开始创作小说。写《鲁滨逊漂流记》时,他已59岁了。此后,他又创作了《辛格顿船长》《杰克上校》《摩尔·弗兰德斯》等小说,这些小说对英国及欧洲小说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影响以及作用。  

参考资料

1.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搜狐网

阅读全文
以上是摩特网为你收集整理的 鲁滨逊漂流记 内容简介 创作背景 丹尼尔·笛福创作长篇小说全部内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 2024 摩特网 motektv.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